另一件小事

看到楚的舊文《一件小事》,頓時想起我的小學時代也有類似的一件小事。

……嗯,就是很久以前曾經約略談過的那一件。

那是遙遠的小學六年級--我的中文老師很喜歡鼓勵同學閱讀課外書,也喜歡讓同學把作文謄寫一次用作投稿之用。要知道學校的圖書館藏書甚至種類亦有限(要知道當年我看的是亦舒、嚴沁、林燕妮、梁望峯等等,對小學來說通通是「禁書」),進圖書館的規條也甚多(最無稽的是不許學生拿紙筆抄寫雜誌的資料--當年的兒童雜誌對九大行星作了一個很詳細的介紹呢!),所以要讀課外書時同學們總是買回來或到其他圖書館借回來看,也有建議私下互相傳閱。

有一次,全級班主任分別於課堂上搜書包,結果毋庸置疑地,這些課外書全部被撥歸「違禁品」之列。從我班搜回來的課外書,疊起來厚度大約是三呎高。到現在我依然記得,我的損失有兩本《包青天》小說(其中一本是同學還給我的)和一本之前那天買回來的《命運圓舞》。

小時候的我們不懂反抗,若換轉是幾年後的我,可能會反問為甚麼在建議我們閱讀課外書時又把商借回來的課外書沒收……

(最無稽的肯定是:不許我某位同學拿回從其他圖書館借回來的書歸還。)

這件事沒有摧毀我閱讀的習慣--到現在依然喜歡放一本書在袋子裡--可是卻讓我對某些小學老師留下不能磨滅的頑固印象。(頓時想起小六班主任曾經對著全班責罵僥倖入三甲的我和兩位同學「你們別以為在小學時考一二三很優秀,到中學時哪還會這樣」,她的「預言」實在令我難以忘懷……)

沉重

近期心情煩躁。

也許,「沒有期望便沒有失望」終歸是我的至理名言;不曾期待便不會覺得無法得到是何等遺憾。

營營役役的日子,面對接二連三的難懂的人們,有一刻我曾經薄情地想過,做人何以不冷血一點?煩惱也少點。

我想,我需要一點喘息的空間。

***

讀著 Alison Weir 的 “The Lady Elizabeth”,心裡的陰霾老是揮之不去。

Elizabeth I,啊,這個我所鍾愛的聰慧的女子(我所喜歡的女子還有埃及艷后 Cleopatra 和 Elizabeth I 的生母 Anne Boleyn),以擔驚受怕的少年時代成就她的未來輝煌的國度--看 Cate Blanchett 主演的 “Elizabeth” 已有這樣的認知了。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小說裡 Elizabeth 被「哎呀繼父」Thomas Seymour 奪去了貞操(還要被 Thomas Seymour 可憐的妻子 Katherine Parr 目擊一切)並懷了身孕,後來卻小產了。

Elizabeth 向來不打算成婚,因為小時候得悉母親 Anne Boleyn 及繼母 Catherine Howard 以通姦罪被父親下令斬首,另一繼母 Jane Seymour 則因難產身亡,所以在她的認知裡,婚姻等同血腥與死亡。可是在 Thomas Seymour 以其美男計引誘下,她卻對這個比她年長二十多年的男人念念不忘,甚至容許他登堂入室瞞著待她如親女兒的 Katherine Parr 與他偷歡。若非後來她珠胎暗結並經歷血淋淋的流產過程,以及後來得悉 Thomas Seymour 意圖藉著與她成婚並擁立她繼位而分享王權,未來的 Elizabeth 亦未必對婚姻拒之千里。也許,只有曾經滄海的人,才會對人生有如斯深刻體會。

要成就未來的非凡,Elizabeth 的代價亦未免太大了。

《宮心計》的宮廷歷史

老友 W 近來追看無記的《宮心計》,我不禁說其實已對這種宮廷鬥爭的劇集感到煩悶,尤其是我會忍不住批評說這與史料相去甚遠,不如不看罷了。

不過倒是有些歷史小故事值得一說的。

先說謝雪心飾演的太皇太后郭氏,她是著名的「五朝太后」,是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也就是《醉打金枝》裡關詠荷和歐陽震華的角色)的女兒。雖然被立為太子妃,可是其丈夫唐憲宗即位時因不想立后後會失去一親後宮佳麗芳澤的機會,所以只將她立為貴妃--即使她已為憲宗誕育皇子。後來其兒子繼位為穆宗,兒子死後三個孫兒敬宗、文宗和武宗(也就是劇中的蕭正楠)相繼即位,因無嗣而立皇叔為宣宗(即陳豪飾演的李怡)。這時太皇太后徒有虛名,實際上已因宣宗重視生母鄭氏(為劇中韓瑪利的角色)而失勢,後來更鬱鬱而終。郭氏一生歷經七朝,其中五朝尊為太后/太皇太后,可謂宮廷史上之傳奇人物。

而鄭氏的經歷便更傳奇了。她原是叛將李錡之妾--而李錡之所以會納鄭氏,是因為有相士曾言鄭氏相貴,當生天子。後來李錡伏誅,鄭氏隨其他眷屬籍沒內廷,後來被憲宗寵幸,誕下皇子,雖然只是庶出,但最終卻應驗了相士所言成了皇帝。

(題外話,以前已在另一個網站《庭院深深》裡談及郭、鄭二人的故事,可參考《命運逆轉的郭、鄭二妃》一文)

至於葉翠翠飾演的王貴妃,原型應該是唐武宗的王才人。據說王才人為唐武宗寵妃,身型與皇帝相似,又愛以男裝打扮與皇帝狩獵,每每被誤認為皇帝。武宗雖欲冊王才人為后,但被時為宰相的李德裕阻止,認為王才人既無子出身亦非貴族,立為皇后恐怕會不得民心,於是此事後來不了了之。當武宗病危時,王才人為報答武宗多年恩情,遣散了身邊宮女侍從,於皇帝駕崩後自縊殉葬。宣宗即位後,念及王才人以身殉主,追冊其為賢妃。(唐朝曾有四妃的封號排列為貴、淑、德、賢,賢妃實為四妃之末,況且王氏雖受寵,一生只止於才人位號,沒有當貴妃的氣焰吧!)

話說回來,貴、淑、德、賢只是唐初四妃的稱號,有說《舊唐書》指開元年間玄宗已把正一品的妃號更改為惠、麗、華三妃,後來因楊玉環得寵才復立貴妃封號,為甚麼王才人會追冊為賢妃也不得而知(也有說指唐玄宗只是額外增加惠、麗、華三妃的封號,並沒把原有四妃刪掉)。至於楊怡所飾演的姚金鈴,後來便是被冊封為麗妃,不過以其出身為劉家婢女來說,能當上麗妃也算是莫大恩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