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目小姐

去聽演唱會,坐欄前第一行路旁位置的人被一位白目小姐毫不客氣霸佔前方站立位置,後來還好意思叫人家讓開(明明那是人家原本的位置好不好?),只能覺得這個世界無奇不有。

還是第一次

話說昨晚跟 M 去看電影,臨入場前先光顧商場的洗手間,卻想不到工作中的洗手間員工叫住我:「咦你不是某醫院的 X 醫生嗎?」當時我是一身 T 恤牛仔褲,跟上班時的衣著確實有點分別啊!(當然,我在大西北的戲院看電影,離工作的地方不遠,碰上相熟之人其實不算奇特,不過被病人認出倒是第一次)

於是我好奇了,為甚麼她會認出我呢?

「哪會不認得呢?我只忘了你叫甚麼名字,卻記得你姓甚麼啊!」她說。

「那我當時是在哪個部門啊?」由於我在大西北已經遊走了超過四個部門,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她的回應是去年初上工的豬肉檔。難得耶,都那麼久的事了。

由於趕進場也看到 M 在等候,於是匆匆道別了。倒忘了跟她說,看到她回到了工作岡位--也就是代表已康復了吧--我其實感到很欣慰。

後話:M 說我遇上病人倒好,換轉是她,也不曉得如何應對了。(M 其實是在瘋人院工作的……)

“Rebel Queen”

Rebel Queen家裡有本 Jane Robins 的 “Rebel Queen”,我戀是斷斷續續在讀,偶然想起又來翻幾頁,不知何時才會讀畢。(題外話:原本我的 “Rebel Queen” 是大本 Paperback 版,是前年在英國旅遊臨離開時在 Heathrow Airport 購買的,不過後來有一次看電影時為了給康偷運汽水進場時濺濕而報銷的;後來的已經是小本 Paperback 了。)

“Rebel Queen” 說的是 Caroline of Brunswick 的故事,她是 George IV 的表妹--母親 Augusta 是 George III 的大姊,與 Charles Duke of Brunswick(封地應該在現今的德國)成婚。但眾所周知的是,當時 George IV 仍是 Prince of Wales 的身份,卻早已暗地迎娶了身為天主教徒的 Maria Fitzherbert(而 Maria Fitzherbert 同時已是兩嫁的寡婦)。當然,這段婚姻正好擊中皇室的「死穴」:天主教徒和寡婦;而 1701 年的 Act of Settlement 已說明若皇室成員迎娶天主教徒,將會失去繼承皇位的資格。幸而,1722 年的 Royal Marriages Act 「挽救」了 George IV,皆因 Royal Marriages Act 指明二十五歲以下皇室成員在沒有皇帝的同意下結婚是不合法的。後來由於 George IV 本人花費無道以致欠債累累,為了力爭增加國會同意給予的收入,他同意離棄 Mrs Fitzherbert 並與 Caroline of Brunswick 成婚。

當然這兩口子一開始便看對方不順眼:先不說 George IV 已是三十多歲的胖子了,Caroline 雖於皇族氛圍下生長,卻欠缺公主應有的矜持莊重,反而是直腸直肚沒有貴族氣質,不過多年來人們都喜歡 Caroline 多於 George--包括 Jane Austen 在內--可能是因為 George 還是比較糟糕吧!而貌合神離的兩人當然沒甚麼好結果,成婚不到幾天便分居了。想不到神奇地一夕懷孕,九個月後 Princess Charlotte 出生了,成為可悲夫妻唯一的孩子。

後來 Caroline 一直被 George 排擠在外,她在鬱鬱不得志下決心離開英國到歐洲生活遊歷,結果連 Charlotte 因難產而亡時她亦不在其身邊(Charlotte 的丈夫 Prince Leopold,同時是後來繼位的 Queen Victoria 的舅父)。

Caroline 在 George IV 喪父繼位時以皇后身份回到英國,George IV 卻千方百計攆走她,以她在國外與下屬私通為由,宣告婚姻無效。Caroline 當然不會善罷干休,擾攘一輪仍無法參與加冕典禮,三星期後 Caroline 卻因急病而亡,死因不明,遺體最終被送返 Brunswick 安葬。

當然這書我只讀到 Caroline 仍然身在歐洲的故事,說起來,她實在不適合困在宮殿裡當老成持重的英國皇后(她的丈夫 George 可是最想找到一個像這樣的妻子,從不過問他在外邊花天酒地的事情),在歐洲舞台反而如魚得水,找到她最渴望的理想生活,只是,身為一個依靠夫家財產生存的女人,若如 George IV 所願離婚,想必也無法過著這樣優遊自在的生活吧!

後記:George IV 一直未再娶妻,皇位由弟弟 William IV 繼承。William IV 與情婦早已誕育十名子女,與即位前不久才迎娶的年輕的 Queen Adelaide(澳洲的阿德萊德便是以她命名的)卻膝下猶虛,皇位最終傳予姪女 Queen Victoria。

Request no call

前天秘書小姐來電,我好奇問一下可否要求某些日子不當值(雖然工作時數慘無人道,不過有些時候還是有選擇的權利的)--因為要上課--結果她說星期六、日和公眾假期沒有這樣的安排。後來才想起,生日前後的日子也有需要當值的風險,沒法子。(聽說有些人會故意請假慶祝,不過有人連情人節也這樣做便有趣了……)

對我來說,不想生日那天上班的理由只有一個,不是為了甚麼慶祝活動,只是不想經常寫錯日子。

記得實習那年,剛好在生日前一天開始當值,由於我們可惡的值班時間是跨越二十四小時的,結果,凌晨十二時過後,每當我為病人抽一次配血用的血液,便不期然寫錯日子--當然,還有點清醒的人總在最後關頭記得改回去。

至去年,幸好在急症室工作,日子是列印在急症室專用病歷上的,省去了不少麻煩。

今年在接生部,期望還是有些好消息吧!(雖然機會不大)

畫蛇添足

The DuchessThe Duchess剛看今天日月報的娛樂版,說 Keira Knightley(題外話,雖然此姝演技不算太精湛,人也像厭食般瘦得離奇,而且樣子還是早期 “Love Actually” 那時較耐看,偏偏有隻遠古年代的 “Bend it like Beckham” DVD 一直放在弟弟房間沒理會,卻看了不少她近幾年的電影,由 Love Actually 到亞瑟王到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系列到看了不下百次的 P&P 到 Silk 到最慘情的 Atonement--我不得不懷疑可能不知不覺間已經成了番薯也不自知,正如近期不知何故經常連續播放飛輪海 CD 一樣,結果弄得昨天 M 叮囑我去買 U-magazine 因為有吳尊作封面……)於倫敦出席首映,那齣電影,譯名是《叛逆激情-她與戴安娜的命運》,當我還在想,為甚麼譯名那麼長又為甚麼牽涉戴安娜時,才倏地想起英文報導談及的 “The Duchess”。

“The Duchess” 喎?

Georgiana Cavendish, Duchess of Devonshire,她的封號正好告訴我們她是「英格蘭之寶」的 Chatsworth House 其中一任主人,她的打扮服飾走在時代的尖端,是當年首屈一指的;當然,她亦以「丈夫與情婦的介紹人」聞名於世,自己亦與 Earl Grey 發生婚外情。

要說 Georgiana 跟 Princess Diana 有共通之處不足為奇,可是,中文譯名的「詳盡」實在教人吃不消。

我想,就算真的要上電影院看戲,我還是說「唔該要一張 “The Duchess”」好了。

P.S. 至於家裡那本電影原著(也就是 “Georgiana Duchess of Devonshire” 了)嘛,當然還是原封不動……

犯錯

一連兩次又犯錯,工作上令我氣餒的次數愈多,愈令我覺得想逃避。連續三十小時的上班時間,即使有幾小時的睡眠時間,也彌補不了擔心又有新症而形成的劣質睡眠所帶來的創傷。其實我不算要求高,只是會掛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結果嘛,事實證明書還是讀得不夠多,還是出事了。

這樣糟糕的感覺,總是令我想一走了之,免得遺害人間。

雖然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裡跌倒是家常便飯,可是對自己予以不信任的打擊實在令人難受。

不務正業的讀書生涯,其實是在「為自己找一個出口」(無聊聯想:今年夏天?)。我想,我該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