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十歲以前的我住在地鐵車廠樓上,房間窗外的風景雖尚算開揚,可是由於位處低層,腳下已是交錯的軌道,所以一直以來伴隨我入睡的總是列車回廠的聲音。

以前家裡的床是靠窗的,我站在床上,窗戶的小窗台正好是手肘的高度。於是我喜歡拿一個小本子,站在窗前倚著小窗台寫東西(倒是忘了那時候忙著寫甚麼了)。小時候的 MC 仁更有趣,喜歡站到小窗台上攀著窗花,看著窗外的列車和旁邊路上的車輛--說不定他可能自那時候便開始喜歡巴士吧!

後來搬家,新家是當時新興的所謂「鑽石型」單位,房間的窗台被我改建為書桌,窗戶卻剛好與鄰座單位相對,時移世易,留意到的只有「啊又有人搬走/搬進來了」和有好幾個單位的住客也喜歡小熊維尼……

如今居所的窗戶外都是些密密麻麻的唐樓,想起來,幾年後這些舊樓恐怕都要拆卸,改建為阻礙風景的新型樓宇吧!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兩周一聚】網頁。

蠟封章

兩年前,和同在瘋人院老友 M 結伴闖英倫,非常善用時間地在下班後便趕上了前往倫敦的深夜航班,而回家時剛好是假期的最後一天,歸位後還立即 On call,唉,想起來當年還真是個鐵人啊!(如今嘛,要我少睡一點也會喊救命!)

……說到底,還沒有進正題啊!

話說那年終於獨個兒去了「肥叔叔」的愛巢 Hampton Court Palace,沒有看見 Anne Boleyn 或 Catherine Howard 的影子,反而買了這個蠟封章。須知道看了許多宮廷片集加上重覆觀賞 P&P 的人對這個東西很有情意結--皆因當時人們的信件都是這樣封口的啊--即使明知無聊沒啥用途也會買回來才甘心。當時遍尋不獲英文名字的起首 C,唯有買一個姓氏的開端 L,盛惠 £9.99。(當時英鎊高企,換算港幣這東西大約是一百五十元左右……)

Hampton Court Palace,攝於二零零八年五月

Hampton Court Palace 的紀念品:蠟封印及封蠟套裝

蠟封印的字母 L

買回來後,當然如預期般,跟眾多紀念品放在書櫃一角。

昨天心血來潮,終於想到這蠟封章的用處了:既然我跟 F 先生的姓名起首也是 L,將來不妨拿來給喜帖封口啊!不過當我將這點子告訴 F 先生時,他竟然說:「可以用貓爪作蠟封印圖案嗎?」(這人是貓癡,連這個也想用貓爪,氣死人!)

不過最終可能我仍舊不捨得用掉那根封蠟,結果還是買另一支使用啊!

P.S. 實際上真有用貓樣子作蠟封章的……

等到現在才看 “An Education” (2009)

很厲害的是,這片子其實我在大半年前已經說不容錯過了,最終竟然等到香港也落畫了奧斯卡過去了連三區 DVD 也出版了我才看。

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事實又不盡然,因為 Jenny 最後還是進大學去了),年輕聰敏但生活乏味的女學生 Jenny 在路上被「才多識廣」的中年男子 David 搭訕,見識了花花世界的璀璨,決心輟學結婚,後來才發現這男子早有妻室,而且她不是第一個被騙的小女孩。結果,她回到原本平淡的生活繼續升學。

Jenny 入世未深,被騙也不足為奇,可是連望女成龍的父母也讓 David 說服那就詭異極了(細 B 補充說:祈福黨也騙了不少中年婦女吧!),可能那個年代的人比較單純,加上這位騙子也是情場老手,結果整家人也被 David 耍得團團轉。老師(是 “Miss Austen Regrets” 的 Olivia Williams!)校長(Emma Thompson!)雖然古肅,可是卻盡顯其慧黠的一面,不過嘛,她們可能在學校遇過不少被騙的純真女生了!

Dominic Cooper 飾演的 Danny 和 Rosamund Pike 的 Helen,老實說我無法接受他們在電影裡是一對的啊--明明 Cooper 是「童顏」代表(BTW,Carey Mulligan 也是我心目中的另一「童顏」代表,不過她只有廿五歲而已)但 Pike 卻顯得比她的年紀成熟……Jenny 怪責他們沒有警誡她,但可以理解的是,這兩位經常「充大頭」兼與 David 合作偷竊的朋友怎會有這樣正義的舉動呢?很可能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也許甚至每次也跟受害少女說「我為了這事已經拒絕跟他連絡了」實際上卻是 David 的共犯耶!

唯一不明所以的是,David 明明是有妻有兒的,如果他真的是片末妻子口中那個「已經不止一次出軌甚至弄大少女肚子的男人」,為甚麼竟然走去認真地「求婚」,在「求婚」後竟然又真的走去見家長云云,他其實打算如何了結這事呢?(如果是一個老手的話,理應在得米後繼續維持情人關係/立刻逃之夭夭啊!)抑或是他真的認為 Jenny 是他想找的「那一位」所以決定狠心拋妻棄子?我沒有看過原著,不過若然這齣電影是根據自傳改編的,那麼 David 的表現可能只是經過作者修飾而成。

特別是這一段 David 和 Danny 的爭拗:

Danny: You do know what you’re doing, old chap, with Jenny?
David: This is the one, Danny.
Danny: You see she is different. I just don’t want to see her hurt.

如果 Jenny 真的是 David 的「那一位」,那麼最後他應該會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離開他的妻子)尋求她的原諒,但很明顯他不是這樣想。(而且當時 Jenny 應該不會知道 Danny 和 David 曾經討論這個問題啊!)

BTW,我想看過這齣電影我又會開始問 F 先生「你其實是否收藏了一個妻子?」了。(因為他從前經常說他的同學好友們早已全都結婚生子了只有他依然是孤家寡人……)

P.S. 重看 Sherry 在去年十月寫的影評,很同意她對「有一個像 Jenny 的女兒」的看法,在此轉載一段(原文在此):

……如果我有一個像Jenny一樣的女兒,我會如何教導她?如何開她眼界好讓她不會被花花世界騙倒?我想了很久也得不出答案,結論是有些事情是要讓她自己經歷才行,教也教不到。我唯一能教她的,是讓她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是有責任感承擔所有決定帶來的後果……

特別鳴謝

話說兩年前,有位喜歡費玉清的先生聽過他演唱的《庭院深深》後便愛上了,即使已是深夜也不厭其煩上網找尋歌詞。可惜的是,在 Yahoo 搜索時率先彈出來的,卻是一個絕對無關痛癢的網站。空閒沒事做的人好奇心起按下去看,竟然是一個有關中國歷史的網頁。

於是,愛好歷史的先生寫了一封電郵給網主,說自己也是歷史愛好者,以後可以互相交流云云。

網站的女主人在瘋人院閒來無事經常上網,看到這樣的電郵或留言也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想過回覆後竟然還收到後續回應罷了。先生說他最喜歡明朝歷史,小姐卻告訴他剛好去看《德齡與慈禧》去了;先生又說他很懷念小時候的舊社區,小姐回覆說移居這裡只有年多,如今還會偶爾迷路……

這樣斷斷續續的電郵通訊維持了差不多一年,由最初的一兩句變成後來的「水蛇春」,於是有一天先生說不如見面再談好了,小姐的反應是:這陣子又要上班又要上課忙得不可開交,只有星期六和星期一比較空閒。先生於是提議不如星期六去吃飯好了,小姐也一口答應。可是她壓根兒忘了,星期六那天同時有個名字,叫做「情人節」。

後來的故事嘛,不用說了。唯一想說的是,先生說要特別鳴謝費玉清先生。(細 B 小聲問:為甚麼你又只買了盛惠 $200 的演唱會門券?)

明年春天,我和 F 先生要成婚了。

Daisypath Anniversary tickers

20/6/2010 更新:F 先生竟然問我為甚麼這篇不是在首頁看到的呢?他想看到這個倒數表啊!我想,我還是把這篇置頂好了……

“The Young Victoria” (2009)

The Young Victoria上篇才剛談及 William IV,前天便心血來潮看了 “The Young Victoria”。(本來說好了要買 Region 2 DVD 的--因為封面較漂亮,不過還是放棄了。)

劇情有點零碎,場景轉換顯得略快,如果不是對那段歷史有點認識,恐怕會像 F 先生般在初期看得一頭霧水吧!(要知道分辨誰是誰也要時間啊!)電影伊始是年屆七十的 William IV 在位之時,他是 Victoria 的三伯父,而 Victoria 是第一皇位繼承人,可是她還有個名叫 George 的「堂兄」(中文字幕是這樣寫的沒錯)。這位 George 其實應該是比 Victoria 年輕三天的堂弟,是 Victoria 五叔 Ernest Augustus Duke of Cumberland 的長子。由於 House of Hanover 的皇帝身兼 Hanover 皇帝之名,可是根據 Salic Law 的規定,Hanover 的皇位必須由男性繼承,所以當 William IV 病故後,英國會留給 Victoria 但 Hanover 則為 Ernest Augustus 所有。(這位 George 亦即後來的 George V of Hanover,他是最後一任 Hanover 國君,因為 Hanover 後來會歸入 Prussia,合併成了後來的德國)

說回電影,雖然副題是「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不過寫 Prince Albert 其實沒想像中的多,皆因都被 Lord Melbourne 「佔盡風頭」了(應該說這副題似乎無關痛癢了),反而英文名稱 “The Young Victoria” 很對題:明明就是說 Victoria 繼位初年的煩惱啊!Victoria 是家中被受保護(另一方面可以說是拑制)的小花,父親早逝,寡母 Duchess of Kent 卻信任 Sir John Conroy(有傳說指這二人其實暗通款曲),而 Lord Conroy 甚至會脅迫 Victoria 同意讓他成為其私人書記,若 Victoria 提早繼位他便會名正言順隨 Duchess of Kent 成為攝政的權力核心(攝政的是 Duchess of Kent 但她是對 Conroy 言聽計從的啊!)。戲裡有一段寫 Victoria 罵其母曰 “If you think that I will ever forget that you stood by silent and watched him treat me thus, you are dreaming!” ,實在看得令人心傷。(後來也促使 Victoria 繼位後與其母不相往來)

Victoria 有她的愛好,喜歡 Whig Party 依賴首相 Lord Melbourne,可是作為當政者她不能有這樣的偏好,但她從前在母親及 Conroy 的支配下根本無法學懂政治的藝術,結果釀成人民的不信任,甚至戲稱其為 Mrs Melbourne。相比之下 Prince Albert 其實是更懂得這些謀略的,所以他雖然是叔父 King Leopold of Belgium(亦即 George IV 獨生女 Charlotte 的丈夫,也是 Victoria 的舅父)安插在 Victoria 身邊的棋子,後來卻能獨當一面,反抗叔父的監視,也成就了 Victoria 後來能如 Albert 所言, “Master the rules of the game until you play it better than they can”。

而 Prince Albert 雖然是外國人,結婚初期亦因 Lord Melbourne 的打壓而顯得地位低落,可是他在婚後卻致力為英國福祉所努力,所以他的待遇與 Mary I 的丈夫 Philip of Spain 不同--Philip 只以英格蘭當其國家之大後防,為了擴展西班牙的勢力而把英格蘭拉進歐洲大陸的戰場,間接使英格蘭失去在歐洲本土最後的根據地 Calais;但 Albert 不曾為了自己的原生國家而犧牲英國利益,特別在他在 Victoria 遇襲時挺身保護,贏得了國民的尊重,使他終於成為了 Prince Consort。(但與 Mary Queen of Scots 的丈夫 Lord Darnley 的銜頭 King Consort 還有一點分別)

Emily Blunt 和 Rupert Friend(BTW,最近重看 “The Last Legion” 終於認得他!)演繹這對皇室夫婦是頗自然稱職的(特別是 Rupert Friend 的髮型很神似)。還有 BJ 爸爸演 William IV 罵人罵得兇很有趣。

還是有些地方覺得兀突:

  1. 為甚麼最初要先放一個鏡頭說 Victoria 繼位再回溯一年前呢?這段可有可無吧!
  2. Prince Albert 死後(片末有一個場景)Victoria 還是那個年輕的樣子啊!

最後想說的是:我最喜歡上圖這個版本的 Poster。(英國版的紫色也不錯啊!)

David Cameron 和 William IV

F 先生昨天告訴我,新聞報導指英國新任首相 David Cameron 是王族後裔,然後問我「你知道誰是威廉四世嗎?」我立刻想起在 Greenwich 看到的威廉四世穿海軍服石像(和首次踏足 London 時看見的第一條街道 King William Street 了)。

William IV 是以瘋癲著名的 George III 的第三子。其長兄 George IV 與妻子 Caroline of Brunswick 不睦,留下的唯一女兒 Charlotte 又因難產而亡。於是在 George IV 病逝後,當時為 Duke of Clarence and St Andrews 的三弟 William 便繼承皇位(二弟 Frederick Duke of York and St Albans 早於 1827 年身亡),是為 William IV。

William IV 於其姪女 Charlotte 難產身故時已年屆五十,卻一直是未婚貴族--他與情婦、之前曾為女伶的 Dorothea Jordan 曾經同居逾廿載,誕下十名私生子女。不過當 William IV 繼承皇位,他也無法立這些私生子為繼承人。於是他與 Dorothea Jordan 分手後,致力尋找富有的海外貴族之女為妻。最終他在 1818 年與 Adelaide of Saxe-Meiningen 成婚,其時 William 已經五十歲,Adelaide 只有二十五歲。

兩人結縭二十載,卻只誕下兩個女兒 Charlotte 及 Elizabeth,而且亦同於年幼時病故。於是在 William IV 死後,由四弟 Edward Duke of Kent (當時已身故)的獨生女兒 Victoria 繼位。

據說 David Cameron 是 William IV 的私生子的後裔,即使沒有繼承皇位,也算是個貴族吧。不過如今 Cameron 成為一國首相,也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沒甚麼分別了。

Greenwich 的 William IV 石像

Greenwich 的 William IV 石像

“Death and the Virgin” 和久違了的四季小姐

Death and the Virgin記得兩年前到瘋人院工作的時候,我一口氣讀完幾本課外書--原因是 Free Session 實在太多(如今同事 E 正是如此光景,實在令人欣羨……)不過今年是去當白姐姐,也沒有這樣愜意的生活了。

不過,既然趕功課的日子遠去了,理所當然地我又開始不務正業的日子。(我彷彿把花了萬幾元的考試置諸腦後了吧!)

結果,我又抓了本今年新鮮出爐的 “Death and the Virgin” 來看,說的正是 Elizabeth I, Robert Dudley 及其妻子 Amy Robsart 的「三角」關係--我又想起 “Elizabeth” 裡的 Cate Blanchett 和 Joseph Fiennes 在 Haddon Hall 門前跳舞了。不過意想不到原來 Robert 和 Amy 是因愛結合的啊!(那麼他豈不是無法「理直氣壯」地搞婚外情了嗎?)

Amy Robsart 的死亡,看起來其實也很壯烈:從樓梯上摔下來跌斷了頸。不過她是自己失足還是被推下樓梯便不得而知了。可是嘛,作為嫌疑犯那麼多年,Robert Dudley 不會笨得故意害死自己的妻子以求成為女皇的皇夫吧!還沒開始談婚論嫁已經被人公審了。

而且,女皇本就喜歡周旋於各求婚者之間作眾星拱月狀,這才是她的終極目標啊!

***

四季 春終於看到了森博嗣的「四季」系列的中譯本了,在 Pageone 又買書的我被 F 先生不斷瞪著,他可是不明白我等待這個系列有多少年啊!

(我閱讀的第一本森博嗣《全部成為 F》可以追溯至大學五年級啊!)

不過我卻發現原來我是把整個瀨在丸紅子 V 系列給忘記了。(說到底,我還是喜歡她兒子犀川和西之園啊!)

BTW,今天還看到了 Lisa Hilton 的 “Queens Consort” 的平裝本,比 Hardcover 重量足足輕了一半,早知道便忍手不買啊!天知道我只讀到 Isabella of France 啊!(還有二百年才到 Elizabeth of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