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進步

永劫回歸飛快地用了三小時看畢森博嗣的《永劫回歸》,本來以為自己看了七本系列應該不會再為作者對故事情節的安排感到訝然了,豈料仍是感到有點意想不到……故事是典型的密室兇案--一對姊妹分別在別墅的兩個房間中倒斃,別墅中的每一個人皆是疑兇,這在一本推理小說裡猜不著兇手是誰可是最正常不過的。

但是看過這系列名為「犀川 & 萌繪」的推理小說的人應該不會不認識女主角西之園萌繪,在《永劫回歸》故事裡,女主角不斷以「西之園小姐」作稱呼,大約二十二歲,又側寫這位女生天生冷靜,推理能力不俗,有位名叫諏訪野的管家,對學校裡的一位教授暗地欣賞﹝本能地想該是在說犀川老師吧﹞,甚至聽見諏訪野稱西之園為「萌繪小姐」,可是卻同時有意無意寫一位笹木先生﹝本書中某些部份即以第一人稱「我」來寫笹木先生﹞對這位西之園小姐萌生的感情。在不得不暗暗懷疑為何萌繪突然對這位年紀較長的笹木先生﹝那時候笹木先生剛好四十歲,又有未婚妻石野真梨子﹞產生興趣之時…… 

卻意想不到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我想像中的原本那一位。

直至故事終結的「最終幕」中,才揭曉整本小說中所說的那位「西之園小姐」原來是萌繪的姑姑,真正的西之園萌繪只是個穿娃娃裝的五歲小孩,看到這裡,不禁吃吃大笑起來--竟然在閱讀的過程中完全被騙了﹝當然那也是作者故意安排的,連笹木先生也以為西之園小姐的閨名是萌繪,才會興起賭局騙婚的念頭,想不到到頭來還是西之園小姐技高一籌﹞,不過意想不到不正是推理小說的特色嗎?﹝只是不應該在這樣的細節吧……嘿嘿嘿……﹞

***

What a girl wants前天逛 HMV,是為了特意找些 DVD 回家看。想看的電影雖不是最新出版,卻由於非熱門選擇,所以還是沒能於大減價中得益。買了 “Bend it like Beckham” --是看畢 “Bride and Prejudice” 以後早已打算的選擇,拖延至此時只時因為找不到而已;以及 “What a Girl Wants”--還不是為了看 Colin Firth 當身為英國貴族的爸爸嗎?看到他穿上舊日的衣服在鏡子前勁歌熱舞給未婚妻愕然瞧見的樣子實在覺得很滑稽。

跑呀跑呀跑

中大醫學院240師生跑馬拉松 坐言起行  倡運動促健康

【明報專訊】心臟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有調查顯示,近六成港人較少運動,四成人超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提倡以運動促進健康,240名醫學院師生坐言起行,包括院長霍泰輝教授及多位名醫,下月12日一同參加渣打馬拉松賽,人數之多,為醫學院歷年參賽之冠。霍泰輝說﹕「醫生、實習醫生工作繁忙,下班後又要候命工作,要有良好體魄才能應付。醫科學生課業繁重,特別是期終考試最難捱,身體強健,鬥志也會更佳。」

除了霍泰輝,中大的腦內科黃家星教授、外科教授賴寶山、精神科榮潤國教授,以及整形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彭志宏亦有參賽。200 多名中大醫科學生亦會與教授分別朝 10 公里、半程 21 公里和全程 42 公里賽程衝刺。

五年級醫科生羅仲康一向熱愛越野賽及馬拉松賽,常在賽事中奪標。今年,他將參加全程42 公里的馬拉松,希望取得好成績。醫科生特別是最後一年,學業十分繁重,但羅仲康在運動和讀書兩方面都取得好成績,秘訣在於他能將運動和學習平衡分配。

運動後精神鬆弛 睡得好

羅仲康說﹕「上課之後、溫習完畢,其實已很疲累,但運動之後精神鬆弛,晚上睡得好,第二天早上醒來便精神煥發。」同樣是五年級醫科生的張志鍵今年選擇跑 10 公里,他說初學者最好由幾公里開始慢慢練習,之後逐步增加練習里數,長跑的最大益處是令自己的自信心、鬥志慢慢增加。

長者宜諮詢醫生

霍泰輝自 2000 年起就參加渣打馬拉松,今年他更「加碼」,由以往跑 10 公里,提升到跑半馬拉松 21 公里,希望在兩小時內完成。霍泰輝早在幾個月前已開始練跑,他說跑馬拉松沒有年齡限制,自己也是在 50 歲才開始跑,但長者宜諮詢醫生是否適宜跑長途賽。參賽者必須提早 3 個月或半年開始練習,跑 10 公里的選手要注意跑步節奏。

下班候命 威院內練跑

整形外科彭志宏醫生說,最初練習馬拉松很辛苦、很悶,跑至 30 公里是關鍵時刻,因此馬拉松可鍛煉意志和毅力。由於工作繁忙,他多數在晚上 11 時或 12 時後才練跑,若下班後要在醫院候命,他會帶著傳呼機在威爾斯醫院內練跑。

今年是渣打馬拉松賽 10 周年,賽道由尖沙嘴至灣仔,全程 42.195 公里,該賽事每年都吸引全球的好手參加。

明報記者 談誦言 

爸爸大清早便問道:「怎麼你又不去跑?」

我的反應只是很無奈,誰都知道自從 year 1 那年 Happy Run 後我便決定不再參加同類活動了--雙腳足足痛了兩個星期﹝後來卻發現可能跟舊患悖有不少關係……﹞,當年要不是為了 PE 分數我哪有這樣的勇氣?

“Britain’s Royal Families: The Complete Genealogy” 與其他

平時閱讀很少會留意前言/序,昨天在翻 “Britain’s Royal Families: The Complete Genealogy” ﹝下稱 “B”﹞ 一書時卻好奇的看了 foreword 一節--作者 Alison Weir 談及少年時由於看了一本有關 Katherine (Catherine) of Aragon 的歷史小說,因而開始對歷史產生興趣,從都鐸皇朝 (Tudor Dynasty) 至整個英格蘭的歷史,再而推展至歐洲史。看到這裡,忽然想起我也是由於中二時認識了那段故事﹝不同的是,我對令 Henry VIII 離棄 Catherine of Aragon 的 Anne Boleyn 比較有興趣﹞後才對英格蘭歷史產生興趣的,感覺是……嗯……很奇妙的。

“Britain’s Royal Families: The Complete Genealogy” 這本書,跟柏楊先生的《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柏楊先生那本是表列,而且只寫出各人的出生、婚卒年份、丈夫妻子與父親﹝后妃適用﹞姓名籍貫以及子女等等,而 “B” 則加有一點生平、婚葬地點與簡略的死亡原因等等。

最有趣的可說是看到 “The Princes in the Tower” 其中的弟弟 Richard, Duke of York 竟然是在四歲那年結婚的﹝公元 1473 年 8 月出生,1478 年 1 月成婚﹞,他的妻子 Anne Mowbray 那年也只有五歲,名副其實的娃娃親,比當年聽說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劉弗陵於十一歲迎娶年僅六歲的皇后上官氏更震撼。

之前看 “The Princes in the Tower” 一書說 Elizabeth of York 於十八歲還沒出嫁在歷代公主來說是挺意外的事﹝當然那時候她被叔父貶斥,仍舊是私生子身份,算不上真正的公主﹞,可是當看到她的孫女 Mary I 在三十七歲﹝公元 1516 年出生, 1556 年與神聖羅馬帝國的 Prince Philip 成婚﹞出嫁才該是最意外的啊!﹝當然多年以來 Mary 也是私生女,她在弟弟 Edward VI 病亡後繼位,爾後才開始物色對象;何況她的妹妹、後來的英格蘭女皇 Elizabeth I 甚至是獨身的啊!﹞

好像有點離題,其實我原本想說的是每當人愛上一種東西,背後也會有他/她獨特的理由;Alison Weir 會愛上歷史的原因是當年有關 Catherine of Aragon 的閱讀;今早看到 MC 仁在 xanga 談及他喜歡現代歐洲史的緣由;而我,無可否認當年之所以喜歡宮廷史的原因確實是因為「八卦」,峰迴路轉意想不到的勾心鬥角才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因為 Anne Boleyn ,後來在歐遊時才會買下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又因為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有關 The Princes in the Tower 的節目﹝應該是爸爸正在收看,而我在溫習期間剛好路過看了五分鐘﹞,然後才買了莎士比亞的 “Richard III” 一書,後來因而對這個歷史上所謂「著名的暴君」的故事產生興趣……現在對 Richard III 的觀感又有點不一樣了,他看來是個典型的中世紀君主,在戰場上應戰總是一馬當先,反而他的對手--也就是後來的 Henry VII 在雙方對峙時卻一直躲在幕後。

總括而言,歷史是很有趣的,只是多年來我喜愛涉獵的範疇,似乎都不大能成為研究的題材。﹝所以沒有選擇讀歷史看來其實是挺正常的……﹞

p.s. 無關痛癢地加一句:終於在 UA 與百老匯院線的網頁看到有關 “P&P” 的資料了。幸好,還是預定的二月二十三日上映……

順手拈來一大堆

回家前,隨手從宿舍書架上取下中譯本的《傲慢與偏見》打算乘車時閱讀,看到 Elizabeth 與 Mr. Darcy 已互訴衷情和訂婚的後一章,Elizabeth 說從前他來造訪她家晚飯時為甚麼不跟自己多說些話呢,然後 Mr. Darcy 的回答是:

「要是愛你愛得少些,話就可以說得多些了。」
﹝原文是:”A man who had felt less, might.”﹞

這可是再合理不過的啊!面對著我所在乎的朋友﹝如多年前的 KL --當然,明知道對方也待你如朋友的除外,我跟朋友們的說話可是再多不過的了﹞、尊崇的老師甚至喜歡的人﹝如王子殿下……當然,無法面見的又是例外﹞。我總是說不上一句話,手心冒汗,連一聲最普通不過的招呼也感到困窘極了。

***

今早看明報,談及外長李肇星訪問利比亞期間,該國的第二號政治人物卻同時到訪台灣,兩岸展開外交戰云云。報導旁邊還有一幀小圖,介紹利比亞這北非國家的面積、人口、宗教等等。

利比亞台灣互設代表處
李肇星往訪期間 卡扎菲兒子台北晤扁

利比亞位置﹝圖片來源:明報新聞網 www.mingpaonews.com﹞【明報專訊】兩岸外交戰又開打。就在外長李肇星昨天訪問北非邦交國利比亞之際,利比亞軍事強人卡扎菲之子、利比亞第二號政治人物賽義夫 (Sail Qadhafi) 昨天突然到訪台北,與陳水扁總統會晤,雙方同意互設代表處﹔賽義夫還代表卡扎菲邀請陳水扁訪問利比亞,陳水扁已經同意,台灣總統府及外交部正研究出訪日期。在野的國民黨立委、台灣前外長蔣孝嚴認為,由於利比亞是國際上不受歡迎的國家,陳水扁往訪可能對台灣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賽義夫昨天訪問台灣,是台灣和利比亞在1978年斷交後,利比亞高層官員首度赴台訪問。據了解,台灣推動台利雙方展開實質關係已近1年,去年陳水扁派國安會高層官員前往利比亞,提出加強兩地經貿、科技等方面交流的建議,經過近1年努力,終於促成賽義夫赴台訪問。目前雙方已確定將在春節後互設代表處,雙方的《合作備忘錄》也將在春節前完成簽署。

雙方接洽已近1年

由於外長李肇星目前正在利比亞訪問,台灣方面低調處理賽義夫訪台之行,總統府昨天上午10時左右臨時發出陳水扁會見賽義夫的消息。在會上,陳水扁表示,為加強、增進台利雙方經貿、科技、航空、觀光、教育文化、軍事安全各領域的實質交流合作,雙方同意互設代表處。他也表示願接受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邀請,將赴利比亞訪問,而他亦邀請卡扎菲訪問台灣。

扁應邀將訪利比亞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表示,賽義夫是本月16日抵台訪問3天,除會見陳水扁外,也將拜會經濟部、外貿協會及中國石油公司。他說,賽義夫代表卡扎菲邀請陳水扁往訪一事,是賽義夫與陳水扁見面時臨時提出的建議,雙方之前也未談及互設代表處一事,但外交部認為這是好事,陳水扁也因此邀請卡扎菲赴台訪問。

台、利未來互設代表處後,將是台灣在北非6國中唯一的據點。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表示,利比亞在非洲屬於領袖國家,卡扎菲催生非洲聯盟,這個理念與陳水扁相近,若台利雙方能維持實質友好關係,有助台灣推展與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

不過,國民黨立委、前外長章孝嚴則說,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台利雙方就曾互設代表處,甚至包括軍方人員,但因利比亞在國際上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國家,加上過去雙方經貿等合作都無進展,因此他擔任外長時決定從利比亞撤館,蔣孝嚴認為陳水扁訪問利比亞對台灣的形象可能只有負面影響。

明報駐台記者彭孝維專電

頓時想起有次談及傳說中「從意大利來」的 Prof. A 是何方神聖時,得到 Dr. L 的連珠砲回應:

「利比亞呀!不知道利比亞在哪兒?北非呀,意大利唯一一個殖民地呀,你哪時有聽說過意大利有殖民地的呀?連地理也不懂……」

當時唯一在場的我與 P 只能相對無言。

﹝我是不懂利比亞那又如何,我怎曉得二千年前屬於羅馬帝國的「昔蘭尼加」如今是利比亞的其中一部份啊……﹞

然後在同一個星期內等待課堂時向同學們轉述事件時,忿忿不平得連剛巧來到的 Dr. N 也不禁問:「利比亞跟你有甚麼深仇大恨耶……」

今天當我看到報紙上的地圖時,我不禁莞爾,畢竟我相信這個世界跟我一般無知的人應該多的是,哈哈哈……

p.s. 正確點來說,利比亞是二戰後才出現的國名,從前為意大利殖民地時是分為「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亞」兩個地方的。 

***

這兩天乘巴士看 Roadshow 又開始看到某書院的會考廣告,不能不歎句世道艱難--連補習老師也要這樣賣廣告……

層出不窮的廣告

還以為是在賣電腦遊戲甚麼「遊俠英雄傳」似的……

無聊話

可以有數十個理由,回家。

最重要還是發現從公共圖書館借回來的兩本書還在家中,一星期,罰了二十一元,是繼上次遺失了一本談埃及的小書賠了二百元以來的紀錄;當然,還有速遞公司送包裹,家裡卻老是沒有人;MC 仁又說要趕快把舊電腦的硬碟安裝到新電腦去……

MC 仁比較喜歡用腦與說話,真要動手動腳的工作﹝如弄電腦﹞我只好自己動手。感謝 J 不嫌煩的指導,總算把小弟的問題解決了﹝要知道我是對電腦這種東西一竅不通的……﹞

媽不禁說:「他給你送來鑰匙你便給他維修電腦了吧……」

星期天回宿舍後才發現把鑰匙遺留在家中了,雖然宿舍工友有後備鑰匙,可是也不能一個星期也借後備鑰匙吧!致電回家,MC 仁便說:「明天你甚麼時候有空,我上課前後拿給你便行……」平常他回大學可不會路經我居住的醫院宿舍的啊!

我這位小弟,雖然經常不甚理睬別人,總是自個兒窩在房間看書讀報的,可是偶然也會給別人一點關懷的吧!想到他爾也會跟我談談他的讀書成績;而且前陣子到三峽旅遊,他竟然在荊州給姜大將軍的像﹝對,我們也不曉得為甚麼他會在荊州?﹞拍了照,還特意沖晒一張放在我的書桌上,說起來,他其實也是挺關心別人的……

避靜

石澳天主堂門前的中式設計到石澳 retreat,算是近來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說好了一塊兒參加的,最後卻因不同的原因只剩下我跟 C --我們都不約而同擔心對方會臨陣脫逃的……看起來好像是浪費了一個周末的時間﹝對,我和 C 竟然還能夠抽空小睡一會,有點兒奢侈﹞,實際上卻給了我一點空間休息一會重新上路。我想,這樣比我埋首書堆中卻胡思亂想無法集中更有意義吧!

點滴的分享與歌唱的和諧,教我近來繃緊著的心情放鬆了,也原來不只自己會在信仰路上遇到問題。

想起不是教徒的爸媽朋友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會逆不如你試試祈禱吧,原來是一種 bonus,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很應該感謝這樣的一份愛護。

當然不會忘記謝謝兩天以來陪伴著我的每一位,你們的分享正正給了我一個反思的機會。

還有 really very nice 的神父修女們,弄一桌美味住家飯的廚師,和我們難忘的「無敵大海景洗碗女工」組合……

更意外的收穫:回程開始懂得欣賞車上正在播放的側田。﹝所以回家前便逛了 CD 店了……﹞

p.s. 剛看到一點《勁歌》的結果,男新人金獎是側田是預計之中的,可是銀獎竟然是吳唱 K--果然這個「最受歡迎」的定義是沒錯的﹝歌藝是不會計算在內的,立刻想起整首歌只懂一句的「別怪她,別怪她……」﹞。

Escape

爸媽嫌我懶惰,假期好像一點書也沒碰;弟弟嫌我嘮叨,他不認為儀容整潔與否跟我有何干係;老師嫌我吞吐,遊花園說不著重點似的;朋友嫌我麻煩,不是重要事連電郵也不想回;連我也無法說服自己是討好的,因為我也討厭自己,無聊、多話、浪費、無知卻自大……

心死了,良久。不想面對現實。

一管筆的歷史

四人幫最後一員姚文元病逝
江青集團筆桿子 擅長炮製輿論【明報專訊】中共六七十年代紅得發紫的「筆桿子」、「無產階級理論家」姚文元,因患糖尿病在上月 23 日病逝,終年 74 歲。姚文元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四人幫」政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其餘 3 人分別為江青、王洪文、張春橋;隨著姚文元病故,四人幫全告離世。

病逝兩周 新華社昨發稿

官方新華社昨日才發布姚文元已於兩周前病逝的簡短消息,題為「姚文元病亡」。全文不足百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於 2005 年 12 月 23 日病亡。姚文元,男,74 歲,於 1981 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有期徒刑 20 年,剝奪政治權利 5 年。1996 年 10 月刑滿釋放。」消息並無說明姚文元在哪裏病故或後事如何辦理。

姚文元於 1931 生於浙江諸暨,大學畢業後從事宣傳文化工作。1948 年加入中共,先後任職於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市盧灣區團工委、中共盧灣區委宣傳部、上海《解放日報》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1965 年 11 月在江青、張春橋授意和組織下,炮製出《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為發動文化大革命製造輿論,姚文元因此獲得毛澤東青睞,在中共政壇迅速竄紅。在文革高潮時期,毛澤東更封姚文元為「南姚(文元)北戚(本禹)」。

文革時期 掀全國奪權風

1966 年文革開始起,姚文元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成員。1967 年初,聯同張春橋、王洪文製造上海「一月風暴」,在全國颳起奪權風。此後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1969 年 4 月在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獲選為中央委員。1973 年 8 月在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獲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任中共中央組織宣傳組成員。

中共官方稱,姚文元積極參與江青奪取中共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活動,是江青反革命集團核心人物之一。1974 年至 1975 年,他利用「批林批孔」指揮寫作班子著文誣衊重新出來工作的大批領導幹部,掀起批「周公」運動,企圖打倒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1976 年又同江青、張春橋、王洪文一起陰謀篡奪中共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

判刑 20 年 96 年 1 月出獄

1976 年 10 月,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的華國鋒在中共元老葉劍英及掌領 8341 部隊的政治局委員汪東興等支持下,設計將四人幫拘捕﹔同月 7 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四人幫被隔離審查。1977 年 7 月中共第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姚文元被永遠開除中共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 年 1 月 25 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其有期徒刑 20 年,剝奪政治權利 5 年。不過,姚文元在庭上並不認罪。

據悉,姚文元在北京秦城監獄服刑,1996 年 1 月刑滿出獄後,姚文元在親人陪同下,提著東西到北京火車站,購買回上海的火車票。

兩大心願:出回憶錄 重新入黨

姚文元晚年先後在上海市的川沙、青浦隱居,研究中國歷史、中共黨史,畫畫寫生。1998 年 6 月,姚文元提出有生之年的兩個願望﹕出版回憶錄、重新入黨。2001 年 9 月,中央有關部門曾准許姚文元出版回憶錄,但要送中宣部審核而不准由海外出版。據悉,姚文元撰寫的回憶錄共 42 萬字,從 1956 年寫到 1976 年他被捕的一刻為止,有出版社要以 500 萬元人民幣買斷版權。不過,姚文元的回憶錄交有關方面審核,一直拖著尚無下文。

相關篇章:只剩下孑然一身

***

羅馬人的歷史 IX 賢君的世紀還有四個月便是最後限期了,人仍是懶散的,無形的壓力老是令人想逃得遠遠的,所以窩在宿舍床前抱著北極熊暖水袋看了《危機與克服》﹝但最初為了凱撒而買下一整套叢書的人在高盧戰役第五年後老是停滯不前﹞。以後打算還是每天預留半小時看《賢君的世紀》好了。﹝剛出版了第十二冊《迷途帝國》,想看看還有沒有想看的書籍才決定會否從台灣訂購吧!﹞

天氣太冷,也可以是一個藉口。

同時,也愈來愈自閉。

願意說實話的人不多了……

反戰日本老兵東史郎病逝

反戰日本老兵東史郎今早在日本京都病逝,享年九十五歲。據悉,葬禮於一月六日上午十時舉行。

中新社稱,日本支援東史郎案審判實行委員會秘書長山內小夜子致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朱成山館長,表示前侵華日軍老兵東史郎先生今早十一時四十五分病逝,該館立即給東史郎先生親屬及該支援會發去了唁電。

東史郎先生於一九一二年出生,原為侵華日軍第十六師團二十聯隊士兵,一九三七年應召參加了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戰後,東史郎對自己的加害行為充滿悔恨,真誠地向中國人民反省謝罪,並在日本各地集會上發表演講,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

一九八七年,東史郎公開了自己的戰時日記,並在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五十周年之際專程到南京反省謝罪。東史郎在日記中,曾記錄了他的戰友橋本光治在南京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今南京中山北路一0一號)門前用郵政袋殺人的暴行。在日記出版後長達六年的時間裏,橋本光治沒有提出異議。一九九三年,橋本光治在日本右翼勢力的操縱下,以日記「記述不實」、「損害名譽」為由,狀告東史郎等人,企圖以此為突破口,全盤否定南京大屠殺史實。

此案在長達八年的訴訟過程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日本支援東史郎案審判實行委員會、東史郎案律師團等,收集了大量有力的證據,進行了郵政袋焚燒、手榴彈水下實爆等多項模擬試驗,以證實東史郎日記中記述的真實性﹔中國人民特別是南京人民堅決支持東史郎先生的正義之舉,也為其訴訟提供了大量人證物證,並徵集了七萬多人的聲援簽名。然而,日本法院無視歷史事實和法理,迎合日本右翼勢力的意圖,鼓吹南京大屠殺未定論,東京地方法院、東京高等法院和日本最高法院三次判定東史郎敗訴,封堵原侵華日軍老兵說出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