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人

The Children of Henry VIII近來愛翻舊書,竟然發現原來我一直未讀 Alison Weir 的 “The Children of Henry VIII”。也好,自從看過她寫的 “Lady Elizabeth” 以後,想看看 Elizabeth I 即位前的故事--不過首先要越過 Edward VI,Jane Grey 和 Mary I 這三個……

有時候也覺得人心是很難理解的,就說那利欲薰心的 Henry Grey (Duke of Suffolk)  吧!他本人是 Jane Grey 的父親,Frances Brandon 的丈夫,也就等於是 Henry VIII 之妹妹 Mary 的女婿。他對女兒嚴謹不是問題(據說 Jane Grey 在家裡很受委屈,反而寄居 Thomas Seymour 和 Katherine Parr 夫婦家時還活得較愜意),卻不滿足於當貴族家庭,一心要靠攏權勢,先意圖把 Jane 許配予皇帝(也要得 Thomas Seymour 這個小皇帝的小舅父幫忙才行),後來 Seymour 失勢又靠近 John Dudley Duke of Northampton,結果女兒嫁給了 John 的幼子 Guilford(人家也是貪圖他們好歹也是皇族啊!)。到 Edward VI 病亡後,他又跟隨 Northampton 越過兩個皇姊 Mary 與 Elizabeth 擁立 Jane Grey 為女皇(明明下一個繼承人是他的妻子好不好?不過他也是受到 Northampton 所迫的……)

最可笑的是,當 Mary Tudor 帶領大軍兵臨城下之時,他一心打算投誠,竟然告訴女兒說:「你已不再是女皇,你最好把這些珠寶脫下來。」然後當 Jane 回應說她當然願意不再當女皇--畢竟順從了父母的要求已令她為千夫所指--詢問他可否選擇回家時,Suffolk 原來打算把她遺留在 Tower of London 裡等候 Mary 發落。

這真是她的父親嗎?老實說我有點懷疑。

即使他最後逃過了這次大難,可是不甘寂寞的人後來又參與了 Thomas Wyatt 的叛亂,結果還是以叛國罪處死。

p.s. 有關 Henry Grey 還有一件小事:據說他的人頭被砍下來後歷二百多年而不腐,奇哉!

***

另一件小事,是有關 Mary I 和她的丈夫 Philip of Spain 的。

無可否認,他們是有親戚關係的(Mary I 不容置疑是有西班牙血統的啊!),不過實際如何,還是要看看以下圖表:

Mary I 與 Philip of Spain 的親屬關係

由此可見,這兩人應該算是……嗯……表姑姪關係啊!(雖然 Mary I 只比 Philip of Spain 大十一年,而幼年時 Mary 曾為其表哥、亦即後來的丈人 Charles V 的未婚妻……)

沉重

近期心情煩躁。

也許,「沒有期望便沒有失望」終歸是我的至理名言;不曾期待便不會覺得無法得到是何等遺憾。

營營役役的日子,面對接二連三的難懂的人們,有一刻我曾經薄情地想過,做人何以不冷血一點?煩惱也少點。

我想,我需要一點喘息的空間。

***

讀著 Alison Weir 的 “The Lady Elizabeth”,心裡的陰霾老是揮之不去。

Elizabeth I,啊,這個我所鍾愛的聰慧的女子(我所喜歡的女子還有埃及艷后 Cleopatra 和 Elizabeth I 的生母 Anne Boleyn),以擔驚受怕的少年時代成就她的未來輝煌的國度--看 Cate Blanchett 主演的 “Elizabeth” 已有這樣的認知了。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小說裡 Elizabeth 被「哎呀繼父」Thomas Seymour 奪去了貞操(還要被 Thomas Seymour 可憐的妻子 Katherine Parr 目擊一切)並懷了身孕,後來卻小產了。

Elizabeth 向來不打算成婚,因為小時候得悉母親 Anne Boleyn 及繼母 Catherine Howard 以通姦罪被父親下令斬首,另一繼母 Jane Seymour 則因難產身亡,所以在她的認知裡,婚姻等同血腥與死亡。可是在 Thomas Seymour 以其美男計引誘下,她卻對這個比她年長二十多年的男人念念不忘,甚至容許他登堂入室瞞著待她如親女兒的 Katherine Parr 與他偷歡。若非後來她珠胎暗結並經歷血淋淋的流產過程,以及後來得悉 Thomas Seymour 意圖藉著與她成婚並擁立她繼位而分享王權,未來的 Elizabeth 亦未必對婚姻拒之千里。也許,只有曾經滄海的人,才會對人生有如斯深刻體會。

要成就未來的非凡,Elizabeth 的代價亦未免太大了。

“Elizabeth of York”,為甚麼你這樣昂貴?

除了姜將軍和皇上,另一個令我死心不息很執著要買下有關著作的人,肯定是 Elizabeth of York。

Elizabeth of York --我喜歡稱她為「英格蘭版後晉高祖李皇后」--是 Edward IV 和 Elizabeth Wydeville 的長女、Henry Tudor (Henry VII) 的妻子。Shakespeare 在其劇作 “Richard III” 內稱 Richard III 曾向其母親請求將 Elizabeth of York(也就是他的親姪女)嫁給他,後來未能如願,而身為公主的 Elizabeth 最終下嫁 Henry VII 成就了紅白玫瑰的和解。最重要的還是:她是 Prince Arthur 和 Henry VIII 的母親,於一五零二年因難產身故。

幸而,會說這個明明在 Westminster Abbey 有一個很漂亮陵墓的皇后的著作,的確是寥寥無幾。(可以說得上的只有 J. L. Laynesmith 的 “The Last Medieval Queens” 和 Lisa Hilton 的 “Queens Consort” 而已。)

不過,今天竟然在亞馬遜得金看到 “Elizabeth Wydeville: The Slandered Queen” 的作者 Arlene Okerlund 有本新書竟然是以 Elizabeth of York 為題材的,讓我訝異了好一陣子;不過更訝異的是,為甚麼訂價會是破天荒的 £55 ?! 誰可以告訴我這書究竟有何特別要賣這麼昂貴呢?

說到底,我真的不想等 Paperback 啊!

相關連結:

Anne Mowbray

如果不是因撞車而回歸鐵路,也就不會完成閱讀 “Isabella: She-Wolf of France, Queen of England” 一書。本來是打算讀投閒置散的 “Rebel Queen” 和乏人問津的 The Men Who Would Be King: Suitors to Queen Elizabeth I”,可是看到放在書櫃當眼處的 “Eleanor the Secret Queen” 又忍不住拿來一讀。

老實說,英格蘭歷史的人物關係很複雜,王族無論男女只要配偶遽然身亡便會再婚,一生動輒成婚多次,對象也只會在貴族中選擇,於是可能再嫁後母的兄弟,或迎娶遠房表姑姐,再加上教父教母或各種婚外情,關係複雜無比,總是讓我看得一頭霧水。

說一個例子吧!話說 Eleanor Butler--傳說中與 Edward IV 有正式婚姻關係的女子--雖沒為首任丈夫 Thomas Talbot 誕育兒女,可是雙方家族卻繁複得可以,又有第二任妻房又有繼子女等等。Eleanor 的妹妹 Elizabeth 嫁給了 John Mowbray(其封號是 Duke of Norfolk),誕下了唯一的女兒 Anne。本來也沒甚留意,後來回想才記起這位 Anne 小朋友不是別人,正是 Edward IV 與 Elizabeth Wydeville 的小兒子 Richard Duke of York 的娃娃親妻子。

如果說 Eleanor Butler 真的和 Edward IV 曾經締結婚盟的話,也就代表了她「丈夫」的私生子和她的外甥女被撮合了……

先說前半部 “Isabella: She-wolf of France, Queen of England”

習慣了 Alison Weir 的傳記多數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細 B 曰:拜託,誰寫的傳記會沒有個人觀感的呢?)--從 “The Prince of the Tower” 明指 Richard III 是殺人兇手而 Elizabeth of York 藉故尋求立后到 “Katherine Swynford” 時認為 John of Gaunt 與 Constance 只屬政治婚姻而把他與 Katherine Swynford 的婚外情合理化;所以讀了頭半部 “Isabella: She-wolf of France, Queen of England” 覺得作者無非想為 Isabella of France 翻案的意味濃厚亦不足為奇了。

以年輕的 Isabella 嫁給沒甚作為的 Edward II 為開端,又指 Edward II 重用「佞臣」Piers Gaveston (甚至有指兩人是同性戀關係)令大臣不滿促使內戰差點一觸即發,而 Edward I 曾經佔據 Scotland,可是由於 Edward II 的無效統治令復國心切的 Robert Bruce 伺機而起。加上 Isabella 的姑母兼 Edward II 的後母 Marguerite of France 在孀居後遠離朝廷,無法對姪女予以關懷教導。某程度上這樣的論述不難令人將日後 Isabella 聯同 Roger Mortimer 廢黜無能的 Edward II 合理化。

即便如此,作為王后,Isabella of France 日後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叛國罪--勾結海外勢力(也就是 Isabella 的母家法國)帶兵回國,殺掉朝中重臣。縱使最終廢除 Edward II 王位的是國會,可是她卻是其中始作俑者。

幸而,她的兒子 Edward III 並非省油的燈,不像一生備受他人控制的父親,對母親的情夫並不心慈手軟,繼位不久便奪回王權了。

(後半部 “Isabella and Mortimer” 還沒開始,可見近來的讀書速度的確慢下來了。)

賣飛佛皇上

明明打算忍手等待某本書有 Paperback 才去亞馬遜得金入貨,豈料老友 M 告訴我她已搶先一步……於是又心癢癢去逛一會,想起要買上次談及的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 和 “Eleanor: The Secret Queen”,在英鎊低迷的日子,這樣的兌換率的確很吸引!後來又看到新出版有關皇上的傳記 “Richard III and the Death of Chivalry”,算起來家裡有關他的東西確實不少。

先來看一下手上的東西,我無法不承認我的偏愛吧!

我的 Richard III

多到呢……

抄歌詞之十一

工作的事,無話可說;上課的還是老樣子;彷彿進入人生的冰河時期。

不情願上磅看看整個月吃快餐的結果如何,竟然……輕了三公斤?我只能說,果然是過著不足為外人道的日子。

甚麼也「算了吧別計較了」也不行,還是手癢癢貼一下歌詞好了,畢竟……嗯……東哥的劇集快上畫了。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感覺我變了 誰讓我變了
原本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卻被你解開了 簡單的解開了

你走過來 帶著和別人不同的對白
你甚至不讓我知道 你對我有多好

慢慢的 這份愛 悄悄的住下來
深深的在心裡 沒人看的出來
安靜的 但卻一直都在
是你默默的愛

慢慢的 這份愛 已經變成依賴
淺淺的笑容裡卻讓我充滿期待
不用說我就能夠明白
你默默的愛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感覺我變了 誰讓我變了
原本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卻被你解開了 簡單的解開了

你走過來 帶著和別人不同的對白
你甚至不讓我知道 你對我有多好

慢慢的 這份愛 悄悄的住下來
深深的在心裡沒人看的出來
安靜的 但卻一直都在
是你默默的愛

慢慢的 這份愛 已經變成依賴
淺淺的笑容裡卻讓我充滿期待
不用說我就能夠明白
你默默的愛

未來的每一天 不管發生什麼
能不能交給我呢
我要永遠陪著你 守護著你直到最後

慢慢的 這份愛 悄悄的住下來
深深的在心裡沒人看的出來
安靜的 但卻一直都在
是你默默的愛

慢慢的 這份愛 已經變成依賴
淺淺的笑容裡卻讓我充滿期待
不用說我就能夠明白
你默默的愛

飛輪海《默默》

***

說起來倒還是有些值得分享的東西:

  1.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看到最後,竟然是為了 Edward VI 那小子樂上半天:話說他的舅舅 Thomas Seymour 想迎娶他的後母 Katherine Parr(也就是 Henry VIII 最後一任妻子),但又不想直截了當的挑明,於是囑咐 Edward VI 身邊一個侍從 John Fowler 婉轉說上老半天結果還在遊花園,Fowler 說 Thomas Seymour 年紀也不小了(那時大約四十歲吧)還沒結婚,應該要找誰來當妻子?快十歲的小子 Edward VI 想了一會,說了句:「啊!Lady Anne of Cleves(Henry VIII 的第四任妻子,也就是那位因貌不如畫而被離棄的可憐公主)好了。」又思考說:「不,我應該把姊姊 Lady Mary(也就是後來的天主教徒 Mary I)嫁給他,好讓她也轉信新教。」壓根兒沒想過他那位年屆三十五的後母!(當然最終結果是 Thomas Seymour 叫 Fowler 第二天直接 Edward VI 說「如果把 Dowager Queen 嫁給他可好?」)
  2. 無意中在 U-Lib 找到不少心頭好--話說以前也因找到了整套《皇帝傳》、《后妃傳》、《皇子傳》、《公主傳》和《駙馬傳》而高興了好些日子;而今次的收穫是不少有關賣飛佛皇帝的著作,以及之前在網上和英倫遍尋不獲的 “The Making of King James II”(這是 James II 系列的上冊,而我手上只有下冊 “The King in Exile: James II, Warrior, King and Saint”,差點兒打算發電郵問問作者 Dr John Callow)。大學果然是個好地方!

英鎊便宜啊!

話說看到英鎊兌換率持續低迷,已經心思思了好一陣子想到亞馬遜得金入貨。(當然最想還是去旅行,不過沒錢也沒假期,想想便算了)找了不少心頭好,拍板後才發現完全忘了前陣子談及的那本 “Eleanor: The Secret Queen”,結果我決定等 Paperback(要等的還有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 Alison Weir 的小說 “The Lady Elizabeth” 和 New Oxford History of England 的新版),橫豎家裡有好一堆書還沒看。

收穫一覽

還有本 “She Wolves: The Notorious Queens of England” 未到手,不過還是想給收穫拍照。(而媽媽的反應該會是:「都說要你多省錢你又買東西……」)

  1. “Eclipse”: 是的,我有讀 “Twilight” 不過還在最初五十頁,不過見網上購物連運費也比本地書店便宜,沒理由不買吧!
  2. “New Moon”: 理由同上。
  3. “Doomed Queens: Royal Women who Met Bad Ends”: Doomed Queens 包括 Cleopatra, Juana of Castile(也就是被父親 Ferdinand of Aragon 囚禁的那個,Katherine of Aragon 的姊姊), Anne Boleyn, Marie Antoinette……竟然還有王莽的女兒!
  4. “Anne Boleyn: Henry VIII’s Obsession”: 副題改得好,她的確是 Henry VIII 的 Obsession,愛她愛得如痴如醉,連江山社稷的安危也可以犧牲,可是一發現她無法給他誕育兒子便被棄如敝屣,慘劇收場,皇帝的無情實在可怖。
  5. “Richard: The Young King to Be”: 顧名思義,說的正是 Richard III 人生的最初二十多年(也就是他身為忠誠的皇弟那段日子),那時候的人也許沒想過他會有這樣的結局吧!
  6. “The Tudor Queens of England”: 以為只包括 Elizabeth of York, Henry VIII 那六個妻子以及 Mary I 與 Elizabeth I 兩姊妹;竟然連開國皇帝的祖母 Catherine of Valois 也有份兒,不過屬於 House of Lancaster 的 Margaret of Anjou 和 House of York 的 Elizabeth Woodville (Wydeville) 也摻上一腳又好像有點不對題吧!(雖然勉強說 Margaret of Anjou 是 Henry VII 的 “哎呀” 伯娘, Elizabeth Woodville 是 Henry VII 的岳母也可以吧!)

做一回主角的 Mary Bennet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自問很像 Mary Bennet,其貌不揚,自以為曲高和寡,睥睨姊妹們熱愛舞會眾生相;在 Bennet 家五姊妹中,大姊 Jane 溫柔嫻雅,二姊 Elizabeth 聰明慧黠,四妹 Kitty 和五妹 Lydia 放浪形骸;只有 Mary 最平凡單調。

想不到,還有人會把 Mary Bennet 作主角。

從 JA Centre 的 Newsletter 中得知 Colleen McCullough 寫了本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  的小說,當然是以 Pride and Prejudice 的人物作故事藍本,不過說的卻是十多年後的事情:Mrs Bennet 的逝世讓 Bennet 家五姊妹重聚,也讓身為主要照顧者的 Mary 可以放下擔子,三十八歲的她依然雲英未嫁,決定往外闖見識世界。

讀了不少有關此書的書評,看來與 JA 的原著相距甚遠,甚至以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看故事裡的角色(如 Mr Darcy 變得冷漠而不近人情)。不過見到被遺忘的 Mary 難得當一回主角,我想我也會找本來看看吧。

P.S. 做一點搜索才發現還有一本 S.E. Ward 寫的 “Illusions and Ignorance: Mary Bennet’s Story”,Bingley 的妹妹 Caroline 竟然嫁給了 Colonel Fitzwilliam……

為甚麼 Anne Boleyn 的孩子會流產?

Anne Boleyn實在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解釋。

正在讀 Alison Weir 的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談到 Anne Boleyn 只懷上 Elizabeth 一個健康的孩子,其餘的嬰孩都不繼而同夭折了。Henry VIII 當然會以 Anne Boleyn 是上帝所不喜歡的妻子為由解釋--對他來說,「沒有兒子」等於「沒有孩子」,沒有存在價值的 Mary 和 Elizabeth 也是挺可憐的--Alison Weir 卻談到一個很科學的理由:因為 Anne Boleyn 是 Rhesus negative(恆河猴因子呈陰性)的女子。

如果說,她首次懷孕的 Elizabeth 擁有恆河猴因子(也就是說,經手人 Henry VIII 本人也該擁有恆河猴因子才會誕下這樣的女兒),當她生產時胎兒便有機會把恆河猴因子經過血液傳給母親(胎兒在母親體內時反而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胎盤和母親的血液是分開的,恆河猴因子未能越過胎盤的分隔),以致母親當時產生抗體;所以,母親以後若再次懷上擁有恆河猴因子的孩子時,母親身體裡的抗體便會把胎兒血液與「體內異物」等同視之,結果造成胎兒因溶血病而流產。

原來,Anne Boleyn 的孩子不是因為「看到 Jane Seymour 坐在 Henry VIII 腿上發脾氣」或「Anne Boleyn 是被詛咒的娼婦」所以流產,而是因為那時還沒有 Rhogam(免疫球蛋白,用以防止母胎血液混合時製造抗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