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一堆

近來「潛水」已久,原因嘛,還不是因為沉迷新玩意吧!

其一是保齡球,本來跟 M 去上初階保齡球班,打算學習正確姿勢而已,後來竟然跟班上同學發展為每星期的保齡小組。雖然嘛,我還是停留在經常「落坑」的程度,可是偶有全中也是頗有趣的事。

其二是編織,原本只是打算織一件背心給 F 先生,可是我的第一個計劃卻不幸流產了(可惜袖子太小穿不下,可能要改天拆掉再重新編織),進行第二個計劃時卻又因為買了一套雙頭勾針,忍不住想試用一下,結果有了另一個新方案:打算給自己編帽子--雖然我其實很少佩戴帽子的啊!

不過嘛,看到我曾幾何時喜歡過的威廉王子終於要結婚了,我還是回來寫一會吧!

他們算是一對合襯的璧人吧!由最初在大學時代相戀(還要是 Kate 鼓勵 William 轉讀地理),後來曾經分手不久卻又難捨難離重新走在一起,到現今終於能夠修成正果,確實是難得的了。有些人喜歡把 Kate 跟 William 與他的父母 Charles 和 Diana 作比較,可是,Kate 與 William 是大學同窗,有著共同成長的連繫,Diana 卻像是被 Charles 隨意找回來放在家中的花瓶(明明他喜歡的是當時已嫁為人妻的 Camilla),所以這是無可比擬的,而我還是相信他們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啊!

不過,William 似乎是敵不過歲月催人,他的髮線好像後移不少了。(明明當年朋友 A 送給我的 Postcard 裡的王子是何等年少有為的啊!)

讀報說 Kate 將會是第六位 Queen Catherine,我忍不住又背了一次英國王室歷代皇后的排列(抱歉這算是我的怪興趣),除了想起肥叔叔本人已有三位皇后芳名 Catherine(Katherine of Aragon, Catherine Howard 和 Katherine Parr)外,我只記得那位後來改嫁 Owen Tudor 的 Catherine of Valois(其第一任丈夫是在英法百年戰爭大放光芒的 Henry V,而 Catherine 某程度上算是他的「戰利品」吧!),剩下那位,本來已經打算去查 “Britain’s Royal Families: The Complete Genealogy” 的了,後來才想起應該是 Charles II 的皇后 Catherine of Braganza。報紙說「之前五人都沒有好下場,有的被斬頭,有的無子嗣」(蘋果日報 18.11.2010),似乎是太誇張了吧!雖說 Katherine of Aragon 被 Henry VIII 拋棄鬱鬱而終,Catherine Howard 因通姦罪而被斬首,Catherine of Braganza 沒有子嗣而且其丈夫以「多情婦」而著名,可是 Catherine of Valois 有兒子 Henry VI,丈夫死後改嫁 Owen Tudor 又誕下兒子 Edmund 和 Jasper,Katherine Parr 則改嫁年輕時的英俊情人 Thomas Seymour,也算是不錯的吧!(雖說 Katherine Parr 最終因難產而亡)

P.S. 很想說「王子結婚了,新娘不是我」,因為我要嫁給「皇上」去了(F 先生的名字跟某中國開國君主差一字而已)呵呵!

如果我在倫敦

上回談到老友綿到英倫開 Conference,還沒有泯滅良知的人只託她帶一本書和一張 CD 回來(知道我的 Wishlist 長度的人會知道我已經很忍手)。可是她說找過我在倫敦一向光顧的 H 記唱片店和 W 記書店,竟然說 CD 和書「已經賣完了」,實在詭異--綿說連她要買的東西也找不到,是不是我們流年不利「破財」啊!(笑)可是明明那本有關皇上的書是六月出版的,八月那麼快便賣斷市了嗎?還有,近來 Katie Melua 又變成極度暢銷的歌手了嗎?明明她的最新大碟是五月出版的啊!

我也知道要我多等一年半載讓台灣那邊的國際版出版也是沒可能的事(前陣子才發現 Katie Melua 的 CD 又有新發行商,所以她以前的 CD 都改版了),最後還是要光顧亞馬遜得金。氣死人。

唉,老友 M 下月又將會到英倫去了(雖然主打是考試,可是還有後續遊樂團啊!),何時才輪到我?

(要在奧運前趕快去一趟啊!)

“Elizabeth of York” 裡的幾位女性

第一次看到有關 Elizabeth of York 的書籍出現,可惜訂價實在太昂貴,結果考慮了良久才決定在免運費的 bookdepository 訂購。(如果綿同學早點到英國開 Conference 的話我應該會托她代勞的,呵呵呵!)

Elizabeth of York 是其中一位我很喜愛的皇后,雖然沒甚麼人會認識她--即使說她是促成玫瑰戰爭終結的重要人物也沒用--簡單點說嘛,她就是「肥叔叔的媽媽」啊!

這本 “Elizabeth of York” 的作者 Arlene Okerlund 也寫過 “Elizabeth Wydeville: the Slandered Queen”,這兩代皇后剛好又是兩母女啊!不過 Elizabeth Wydeville 以美貌強悍、偏重外戚著名,Elizabeth of York 本來是個金枝玉葉,後來卻成了皇帝背後寂寂無名的女人(當然也與強勢的 “The Lady the King’s Mother” Margaret Beaufort 不無關係啊!),想起來這樣的差別也真是大啊!

當然,只寫 Elizabeth of York 是不可能寫滿整部書的--她既然是個最乖巧沉默的後宮之主,也就代表有關她的記載也寥寥無幾。Margaret Beaufort 雖然是都鐸王朝前期的宮廷主要勢力,可是她無論如何也只是個無實際封號的「皇太后」,而且即使她看似與 Henry VII 關係疏離(畢竟 Henry Tudor 於年少時已流亡在外),她終歸是個經歷過童婚創傷的女人--初嫁 Edmund Tudor 時才十二歲,誕下 Henry Tudor 那年她才十三,所以當她的長孫女 Margaret Tudor 於幼年與 James IV 訂婚後,她也堅持讓孫女留在英格蘭直至十三歲。

而 Elizabeth of York 的妹妹 Cecily 也是個有趣的人物。以前只知道她有漂亮的容貌,而且曾一度婚配 James IV。卻不知道原來她在 Henry VII 繼位後,嫁給了 Margaret Beaufort 的同母異父弟 John Welles,進一步鞏固 Lancaster-York 的聯姻結盟。而 Margaret Beaufort 特別喜歡 Cecily,甚至在她因私下再婚觸怒 Henry VII 後,依然給她和新婚夫婿提供住所及保證她有一定收入。

至於 Elizabeth of York 對兒媳--曾一度嫁給 Prince Arthur 後來卻改嫁 Henry VIII 的 Katherine of Aragon--的愛護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使 Arthur 已病逝她也努力給 Katherine 提供援助。可惜不到一年 Elizabeth of York 也逝世了,不然Katherine of Aragon 也不會在 Henry VIII 繼位前孤立無援,一度陷入財政危機。

最後想說的是,我又忘了 Elizabeth of York 也是一個因產褥熱而身亡的皇后啊!(其餘還有 Jane Seymour 和 Katherine Parr--雖然 Katherine Parr 懷的是 Thomas Seymour 的孩子,當時她已經是 Queen Dowager 了!)

p.s. 其實我很喜歡 Elizabeth of York 把名字寫成 “Elyzabeth” 的啊!

延伸閱讀:

想念和煦的陽光

Anne of Denmark

在【兩周一聚】的八月專題,我找回一張遺忘已久的照片。

這是四年前的初冬--想起來,我當時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薯輩啊!在不斷 On-call 時間失去秩序人生失去明確目標時,我又回到我的療傷之地。沒有特別的計劃,只是隨心所欲地閒逛,已讓我的思緒像「重置系統」般回歸原位。

試乘倫敦版的輕鐵,前往距離不遠的 Greenwich。沒有看到想看的格林尼治子午線,卻看到了這個,在綠油油草地上的 Queen’s House。

建築簡潔樸實,內裡只有油畫展覽。這座房子卻讓我念念不忘。只因為牌匾上的 “Henrica Maria Regina 1635″。

Anne of Denmark Henrietta Maria of France

(左圖:Anne of Denmark;右圖:Henrietta Maria of France)

Henrietta Maria of France,是 Charles I 的皇后。原本這座房子是屬於她的婆母、James I 的皇后 Anne of Denmark 的。Anne of Denmark 卻是以「樣子像個男人」而聞名,也有傳說指 James I 是個同性戀者。不過 Anne of Denmark 於 1619 年逝世後,這座興建中的行宮便停工了,後來由其兒子 Charles I 接手,並轉贈予 Henrietta Maria of France。

Charles I 和 Henrietta Maria 雖是皇族婚姻,卻是難得一對鶼鰈情深的夫妻。即使 Henrietta Maria 因其天主教背景而不受臣民歡迎,Charles I 卻對她寵愛不衰。可惜後來 Charles I 在內戰時被 Oliver Cromwell 等人處死,Henrietta Maria 早已出逃法國尋求援助。最後其長子 Charles II 重奪皇位,她一度以皇太后身份回到英國,最終卻選擇在法國終老。

p.s. 這就是那年從 Greenwich 寄給自己的 Postcard。

從 Greenwich 寄回來的 Postcard

夢想之旅

要說夢想之旅,第一時間還是想起我最愛的英格蘭。(第二最愛,應該還是從前百看不厭的北京。)

如果沒有時間與金錢的限制的話,我想來一次環島之旅。

於 Hasting 開始,回想 1066 年奠定勝局的戰役,再往 Canterbury 多看一次 Edward IV 一家的彩繪玻璃窗想念約克家族的種種,然後南下 Brighton 好好逛一下 Brighton Pier(這次應該可以想像得到 Lydia 的心情吧!),往西走到 Penzance 和 St Michael’s Mount 再站在 Land’s End 的牌子下欣賞懸崖峭壁和遼闊的大西洋海岸,然後北行前往 Bath 看羅馬浴場遺址和 Royal Crescent;可以的話轉向東北方向走到 Cotswolds 的城鄉,去 Leicester 找尋 Battle of Bosworth 的遺址,再遊 Peak District 想念最愛的 Mr Darcy 和在 Middleham Castle 真正來一次郊遊午餐;最後北上 Lake District 享受湖光山色和完整地走一趟 Hadrian’s Wall,才再回到 London 逛遍林林種種的博物館和書店。

真的要這樣悠閒地遊走一回的話,首先我應該要一個比較漫長的假期和一定數目的盤川。(可是我沒有)

(如果是打算與 F 先生同行的話,應該還有一個節目是到 Liverpool 支持他的愛隊 LFC……)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兩周一聚】網頁。

蠟封章

兩年前,和同在瘋人院老友 M 結伴闖英倫,非常善用時間地在下班後便趕上了前往倫敦的深夜航班,而回家時剛好是假期的最後一天,歸位後還立即 On call,唉,想起來當年還真是個鐵人啊!(如今嘛,要我少睡一點也會喊救命!)

……說到底,還沒有進正題啊!

話說那年終於獨個兒去了「肥叔叔」的愛巢 Hampton Court Palace,沒有看見 Anne Boleyn 或 Catherine Howard 的影子,反而買了這個蠟封章。須知道看了許多宮廷片集加上重覆觀賞 P&P 的人對這個東西很有情意結--皆因當時人們的信件都是這樣封口的啊--即使明知無聊沒啥用途也會買回來才甘心。當時遍尋不獲英文名字的起首 C,唯有買一個姓氏的開端 L,盛惠 £9.99。(當時英鎊高企,換算港幣這東西大約是一百五十元左右……)

Hampton Court Palace,攝於二零零八年五月

Hampton Court Palace 的紀念品:蠟封印及封蠟套裝

蠟封印的字母 L

買回來後,當然如預期般,跟眾多紀念品放在書櫃一角。

昨天心血來潮,終於想到這蠟封章的用處了:既然我跟 F 先生的姓名起首也是 L,將來不妨拿來給喜帖封口啊!不過當我將這點子告訴 F 先生時,他竟然說:「可以用貓爪作蠟封印圖案嗎?」(這人是貓癡,連這個也想用貓爪,氣死人!)

不過最終可能我仍舊不捨得用掉那根封蠟,結果還是買另一支使用啊!

P.S. 實際上真有用貓樣子作蠟封章的……

大笨鐘

神情動作手勢語調微蕩了猛風 才令細沙輕得太沉重
甜言蜜語親吻笑臉全捏到手中 才令我的天衣有裂縫
難道大腦精確敏銳無誤似個鐘 才令美好光陰會停頓
難道熱吻低了攝氏何度也會懂 才令我要清醒去做夢

糊塗蟲實在聰明 無知卻快樂地談完段段感情
從不知他可醜惡得 反得到美景

談情全敗在精明 能將愛透視又如何合著眼睛

好醜只因太會辨認 想偷生所以更薄命

人在夢裡搜索快樂連夢也乍醒 魚在細水玩得更盡情

巴不得不會再辨認 這麼想高興 更掃興

我願我蠢 更聰明 無知方知天機算盡難敵天命
白花心思分析處景 抱著亦聽到 雪落有聲
談情敗在精明 連口耳眼鼻亦形成道別背影
巴不得擁抱當入定 巴不得疏遠當避靜

寧願笨到只會晝夜循環像個鐘 從未覺得光陰有裂縫

王菀之《大笨鐘》

同事薯餅(曾經為幾個薯輩同事起名,分別是薯餅、薯仔和薯蓉,而我呢……我是薯條……)今天問我為何不再去英國,我不禁慨嘆:你以為我不想去嗎?又沒假期又沒錢,還是看一下照片懷緬一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