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2006 Chatsworth House

二零零六年初夏,與好友康結伴往新加坡探訪於當地留學的綿後,我獨個兒乘坐往倫敦的客機,開展了兩星期的流浪旅程。

促使成行的,不外乎兩個重要因素:那年的我瘋狂迷戀 Pride and Prejudice --無論是 P&P 的原著、1995 BBC 版電視劇、2005 版電影還是 Bollywood 版的改編 “Bride and Prejudice”,從宿舍海報到手機壁紙到電腦桌面到 xanga 背景,全都以 P&P 為主題;以及畢業那年讀了幾本有關英格蘭皇室歷史的傳記,從 Anne Boleyn 到 Henry VIII 的六個妻子到 William III 和 Mary II 到 Richard III 到 The Princes in the Tower 無一不愛。

所以,選擇自個兒流浪,某程度上是不想這種自我陶醉的情懷被打擾。

我彷彿想起 Tower of London 的守衛在翻查我的背囊發現那部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時咧嘴而笑的樣子(他們心裡肯定在說:「又一個粉絲來了。」);走在「皇家墓地」Westminster Abbey 裡,與不少從書本裡看到的熟悉的名字擦身而過;在 Bath 的 Jane Austen Centre 我看到了不同年代的 P&P 劇集或電影版本;於 “P&P 2005 的 Pemberley” Chatsworth House 裡,我不期然幻想著電影裡如幻影般的情節;站在 Stanage Edge 的懸崖旁,我以為自己看到了夢裡的那個 Lizzie……

從南至北,讓我好好把幾年來生活裡積存已久、屬於舊日的包袱埋葬。我的人生,又多了一場精彩的體驗。

所以,這幾年來,每當我心裡有外遊的衝動,我總是首先想起英國。

那是我的人生轉捩點。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石先生

英鎊便宜啊!

話說看到英鎊兌換率持續低迷,已經心思思了好一陣子想到亞馬遜得金入貨。(當然最想還是去旅行,不過沒錢也沒假期,想想便算了)找了不少心頭好,拍板後才發現完全忘了前陣子談及的那本 “Eleanor: The Secret Queen”,結果我決定等 Paperback(要等的還有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 Alison Weir 的小說 “The Lady Elizabeth” 和 New Oxford History of England 的新版),橫豎家裡有好一堆書還沒看。

收穫一覽

還有本 “She Wolves: The Notorious Queens of England” 未到手,不過還是想給收穫拍照。(而媽媽的反應該會是:「都說要你多省錢你又買東西……」)

  1. “Eclipse”: 是的,我有讀 “Twilight” 不過還在最初五十頁,不過見網上購物連運費也比本地書店便宜,沒理由不買吧!
  2. “New Moon”: 理由同上。
  3. “Doomed Queens: Royal Women who Met Bad Ends”: Doomed Queens 包括 Cleopatra, Juana of Castile(也就是被父親 Ferdinand of Aragon 囚禁的那個,Katherine of Aragon 的姊姊), Anne Boleyn, Marie Antoinette……竟然還有王莽的女兒!
  4. “Anne Boleyn: Henry VIII’s Obsession”: 副題改得好,她的確是 Henry VIII 的 Obsession,愛她愛得如痴如醉,連江山社稷的安危也可以犧牲,可是一發現她無法給他誕育兒子便被棄如敝屣,慘劇收場,皇帝的無情實在可怖。
  5. “Richard: The Young King to Be”: 顧名思義,說的正是 Richard III 人生的最初二十多年(也就是他身為忠誠的皇弟那段日子),那時候的人也許沒想過他會有這樣的結局吧!
  6. “The Tudor Queens of England”: 以為只包括 Elizabeth of York, Henry VIII 那六個妻子以及 Mary I 與 Elizabeth I 兩姊妹;竟然連開國皇帝的祖母 Catherine of Valois 也有份兒,不過屬於 House of Lancaster 的 Margaret of Anjou 和 House of York 的 Elizabeth Woodville (Wydeville) 也摻上一腳又好像有點不對題吧!(雖然勉強說 Margaret of Anjou 是 Henry VII 的 “哎呀” 伯娘, Elizabeth Woodville 是 Henry VII 的岳母也可以吧!)

抄歌詞之十

You are the tiger burning bright
Deep in the forest of my night
You are the one who keeps me strong in this world
You sleep by the silent cooling streams
Down in the darkness of my dreams
All of my life I never knew
You were the dream I’d see come true
You are the tiger burning bright

I was the one who looked so hard I could not see.
And now I could never live without the love you give to me.

I lived like a wild and lonely soul,
Lost in a dream beyond control.
You are the one who brought me home down to earth.

For you are the tiger burning bright
Deep in the forest of my night
All of my life I never knew
You were the dream I’d see come true
You are the tiger burning bright

Katie Melua “Tiger in the Night”

葉赫老女

又上課,今次教授談及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討伐明室,只把其中的「葉赫老女」一事輕輕帶過。

其實,「葉赫老女」是很著名的啊!

當時位於遼東半島屬女真族的部落時有征戰,亦有以婚約聯盟者,努爾哈赤便曾娶葉赫部貝勒納林布祿的妹妹孟古姐姐,也就是後來的孝慈高皇后、皇太極的生母。當時葉赫部貝勒布齋有女兒以美貌見稱,各方部落領袖垂涎其美色紛紛求娶,葉赫部正好以此女作為聯姻的籌碼,曾把她作為誘殺哈達部的貝勒歹商,又將她許給烏拉部貝勒的弟弟布占泰,以換取烏拉部派軍聯合力抗努爾哈赤所屬的建州女真。可是聯軍兵敗,布占泰還未迎娶葉赫氏便被努爾哈赤俘虜,葉赫部其時因勢孤力弱,於是又尋求以葉赫氏與努爾哈赤聯姻,後來卻因時機變更終未成其事。

接著幾年間,葉赫氏的兄長、亦即新任葉赫部貝勒布揚古每以出嫁其妹為餌,藉以「葉赫女未來夫婿」自居的努爾哈赤之手把哈達、輝發等部覆滅;連本來已娶努爾哈赤女兒和姪女的烏拉部貝勒布占泰亦因葉赫部以美女許婚離間而惹禍。結果建州部漸趨勢大,而葉赫部為了尋覓援軍,最終把葉赫氏許配給蒙古喀爾喀部,其時葉赫氏已年屆三十三,因而被稱為「葉赫老女」。可惜的是,空有美貌的葉赫氏成婚不到一年便病逝了,享年不永。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以明朝助葉赫悔婚為由而討伐,似乎也只是藉口而已。

P.S. 傳說中葉赫老女的閨名竟然是「東哥」,唉……

做一回主角的 Mary Bennet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自問很像 Mary Bennet,其貌不揚,自以為曲高和寡,睥睨姊妹們熱愛舞會眾生相;在 Bennet 家五姊妹中,大姊 Jane 溫柔嫻雅,二姊 Elizabeth 聰明慧黠,四妹 Kitty 和五妹 Lydia 放浪形骸;只有 Mary 最平凡單調。

想不到,還有人會把 Mary Bennet 作主角。

從 JA Centre 的 Newsletter 中得知 Colleen McCullough 寫了本 “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  的小說,當然是以 Pride and Prejudice 的人物作故事藍本,不過說的卻是十多年後的事情:Mrs Bennet 的逝世讓 Bennet 家五姊妹重聚,也讓身為主要照顧者的 Mary 可以放下擔子,三十八歲的她依然雲英未嫁,決定往外闖見識世界。

讀了不少有關此書的書評,看來與 JA 的原著相距甚遠,甚至以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看故事裡的角色(如 Mr Darcy 變得冷漠而不近人情)。不過見到被遺忘的 Mary 難得當一回主角,我想我也會找本來看看吧。

P.S. 做一點搜索才發現還有一本 S.E. Ward 寫的 “Illusions and Ignorance: Mary Bennet’s Story”,Bingley 的妹妹 Caroline 竟然嫁給了 Colonel Fitzwilliam……

為甚麼 Anne Boleyn 的孩子會流產?

Anne Boleyn實在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解釋。

正在讀 Alison Weir 的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談到 Anne Boleyn 只懷上 Elizabeth 一個健康的孩子,其餘的嬰孩都不繼而同夭折了。Henry VIII 當然會以 Anne Boleyn 是上帝所不喜歡的妻子為由解釋--對他來說,「沒有兒子」等於「沒有孩子」,沒有存在價值的 Mary 和 Elizabeth 也是挺可憐的--Alison Weir 卻談到一個很科學的理由:因為 Anne Boleyn 是 Rhesus negative(恆河猴因子呈陰性)的女子。

如果說,她首次懷孕的 Elizabeth 擁有恆河猴因子(也就是說,經手人 Henry VIII 本人也該擁有恆河猴因子才會誕下這樣的女兒),當她生產時胎兒便有機會把恆河猴因子經過血液傳給母親(胎兒在母親體內時反而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胎盤和母親的血液是分開的,恆河猴因子未能越過胎盤的分隔),以致母親當時產生抗體;所以,母親以後若再次懷上擁有恆河猴因子的孩子時,母親身體裡的抗體便會把胎兒血液與「體內異物」等同視之,結果造成胎兒因溶血病而流產。

原來,Anne Boleyn 的孩子不是因為「看到 Jane Seymour 坐在 Henry VIII 腿上發脾氣」或「Anne Boleyn 是被詛咒的娼婦」所以流產,而是因為那時還沒有 Rhogam(免疫球蛋白,用以防止母胎血液混合時製造抗體)啊!

色彩

細想之下才發現,對於色彩,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愛惡。

小時候以為自己偏好藍色,可能是因為喜歡功課簿上的格子,或是羨慕中學生用藍色原子筆寫功課;看到母親的一襲套裝,借去學校演話劇扮老師,也曾一度以為自己最喜歡紫色;後來有一陣子愛上了綠色,以為自己為草地給我感覺暖和而著迷,連聽筒也是綠色的;到搬家時買傢俱都是以深啡為主的,曾錯認自己戀上啡色的事實;近來,發現蒼白的臉色因著粉紅點綴而不致病態,便又不由自主地購買了不少粉紅色的東西……

到頭來,原來我甚麼都不愛。

沒有喜惡,沒有愛恨。

對於色彩的選擇,我想,看起來只要不致兀突也就夠了。不是嗎?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 Mad dog

失語

情緒低落以致失語,忙得透不過氣來加上犯錯連連的時候原來很讓人難過。教人灰心得會想到辭職一走了之。

Burnout, 應該是我這刻的感覺吧!

這是第一次後悔踏進這個被稱為地獄的工作地方。

縱然如是,仍然希望可以盡快適應那樣不分晝夜忙碌的日子,和脫離被上司抱怨我的 mindset 依然停留在舊有的工作岡位的時候。

我讀《花蕙》

看到林燕妮在壹仔寫《花蕙》一書的由來,便不期然讓我想起過去的種種。

第一次讀《花蕙》這部小說,是在《明報》的連載,那年還是小學五、六年級吧!對於文字的狂熱讓我把整份副刊讀得津津有味,除了林燕妮的小說,還有嚴沁的《振翅高飛》、初寫小說的張小嫻的《麵包樹上的女人》和當時只寫短篇的深雪,想起來小學生怎麼會看得懂這些故事呢?還只是囫圇吞棗而已。

《花蕙》這篇小說是寫花蕙和張君略這對有情人無法結合,最終君略另娶卻與花蕙難捨難離,君略的妻子雅儀卻不是個簡單人物,向以純真的外表欺騙世人,而花蕙身邊又出現榮這個裙下之臣;兜兜轉轉之後,花蕙成了君略兒子的幼稚園老師,而雅儀在忌妒之下駕車打算撞傷花蕙卻意外掉下山坡身亡。思想簡單的我那時候還跟媽媽說,覺得雅儀心機深沉,老是想破壞花蕙和君略的感情,媽媽卻回以一句「張君略是已婚之人,花蕙才是破壞二人婚姻的人啊!」

花蕙和君略是有情人,可是君略身為富家子,出身貧戶的花蕙不願拖累他所以拒絕婚事,他只好另娶雅儀,卻又在婚後處處顯出舊情未忘,無論是對花蕙還是雅儀,張君略也是個負心人--作為戀人為了家族壓力而另擇婚事,作為丈夫思想上卻又對妻子不忠?雖說花蕙的心結是始作俑者,可是他的不負責任看得令人牙癢癢的。雅儀雖是深藏不露,可是她畢竟是錯誤婚姻下的受害者,也怪可憐的。

最無辜的應該算是榮了,對花蕙情深一往,最終還是敵不過張君略的舊情;還有君略和雅儀的三個孩子,幼失怙恃,即使生在富家也是可憐孩子啊!

讀過不少林燕妮的小說,最印象深刻也算是這部了。

P.S. 正如林燕妮在專欄中談及,《花蕙》已經「絕版」了,因為版權仍是屬於博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