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

跟 F 先生談及舊時的人和事,才驚覺:原來已經十年嗎?

我不敢想像,單調的人和事已不經意地佔據了我的人生整整十年。我終於明白我的世界的而且確乏善可陳。

本來我的世界充滿歷史化學數學國樂旅遊小說詩詞散文話劇電影電視劇音樂劇……數之不盡的冗長,自從大學以後這張清單卻倏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工作與讀書。

會主動聯絡的朋友剩下不到十個--於是十分好奇為何 F 先生總有不少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舊同事聚會或在路上遇到上述人士。

人愈來愈偏頗,世界也愈來愈狹隘。

說到底,我討厭單一主宰了我的人生。

(我總是羨慕小弟曾經放洋留學踏足世界,看遍各地種族風土人情,我呢,要找個假期飛往世界的另一端亦難如登天,唉……)

***

有關兩周一聚,請看 tzigane 或【兩周一聚

我可曾說過我向來是個悲觀的人呢?

人生裡最害怕失望,怕自己一旦對生活上各種事情對未來發展甚至對人際關係有任何期望,結果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寧願退一步想,消極地不再期待便不會因為求之不得而感到失落。

跌得最痛那一次,滿以為自己即使不是最頂尖的一群總會擠進學科的狹隘門檻;期望換來的卻是不留情面的拒絕。要站起來,倒是不容易。

又有一次,期望朋友待我如我待人,最終卻不如期許,不禁撫心自問,是我期望太高了嗎?

每每意欲保護自己的我,自此以後,不再期望開花結果。

所以,無論得到別人的喜愛與認同、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還是愜意的人際關係,對我來說,都是額外的獎賞。

***

有閞兩周一聚,參閱 Hevangel 或【兩周一聚】。

傳統 & 傳統智慧

題目首先讓我想到的並非甚麼大道理,反而是媽媽的一句「買樓要買東南樓」。

記得小時候家住九龍灣,每到下午時份(特別是盛夏)房間總是一片悶熱,媽媽說當然是因為老家向西北吧。因此,後來搬家時爸媽說無論如何也要買東南樓--即使算起來多費幾萬,樓層矮一點,甚至沒有無敵大海景也沒所謂,結果嘛,小弟那個東南新房間成了冬暖夏涼之地。

直至前年因為工作而搬家,樓房也是爸媽的選擇:房子不大,依然是低層(立刻想起去年年初一凌晨阿姐在我家樓下唱新年歌讓我睡不安穩的故事),面向樓景,沒有遠眺汀九橋或青衣或馬灣的無敵大海景。可是,卻是爸媽多年來所鍾愛的東南樓,每當夏季也是涼風送爽的。

只是嘛,每當假期時打算多睡一會時,從東方升起的清早太陽也會讓我的奸計無法得逞……

I should say, when my mum first told m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hoosing flats with “southeast direction” I even thought that it’s an old tradition. However I just cannot find this “old sayings” while searching on web, and I realized that perhaps it’s only my mum’s interpretion, or from the housing agency?

BTW, if I really want to have a harbour view in Hong Kong with “southeast direction”, perhaps I need to move to Hong Kong Island instead.

***

有關兩周一聚,可見加燦或【兩周一聚】。

(哎呀,由於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又遲到了。唉……)

我博十六點

很怕自己明天會忘記了,所以先寫……

  1. 本博的前身是之前的個人網站《蘭馨棧》(後來的 “Ocarina”)裡的「隨心語」一欄,而網站建立應該是 2001 年。
  2. 從 html 到 cgi 到如今的 php WordPress 變化很大,最喜歡還是自己架站。
  3. 轉用 WordPress 是 Year 4 到北京協和醫院見習前的事情。
  4. 曾經在 xangablogspot 有鏡站。
  5. xanga 亦曾是我大學年代訓練自己以英語寫作之地,不過只維持了幾個月而已。
  6. 另外還有兩個有關中外歷史的網站(近來發現《庭院深深》原來對我意義重大)實在沒空更新;結果只剩下這博仍在苟延殘喘。
  7. 我的筆名其實是「趙芸馨」,無論是《蘭馨棧》還是《芸淡風輕》名字也是源於此。
  8. 最喜歡寫讀課外書心得和歷史人物。
  9. 出現最頻繁的歷史人物肯定是「賣飛佛」皇上,而且每年母難日同時也祝皇上壽比南山。(不過皇上本人英年早逝,享年三十二,作古也已有五百多年……)
  10. 另一愛好是抄歌詞,近期最火紅的是「花輪海」的默默,因為想追看東哥的《愛宅》。
  11. 在英國回朝或在亞馬遜得金買東西後很喜歡給它們拍照再放上博。(紀錄:《尋找我的夢想國》、《尋夢歸來》、《窮到死的原因》、《嚇怕人的戰利品》、《My Dearest Derbyshire》、《英鎊便宜啊!》)
  12. 外遊照片會放進 Flickr,身在外地也能更新照片。
  13. 肯定曾在博裡出鏡,不過全都是側面遠鏡的照片(認得才怪)。
  14. 討厭在博裡談及自己的正職(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十分詭異的怪醫生)。
  15. 朋友同事偶然會路過留言,在大西北接生部工作時甚至有不少同事跟我說「我有看你的博啊!」
  16. 我知道,我的日常生活與我的文字有很大距離……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周游

先說一件無關痛癢的事:記得麥嘜很堅持新年時要「揮春」--要寫很多「春」字來揮動,所以麥嘜不喜歡隔壁那個會寫很多祝賀語句的老伯(事實上,麥嘜懂寫的字其實不多),也不明白為何人們總是光顧他。然後有一天,老友康像發現新大陸般跟我說:原來真的有人像麥嘜般在賀年紅紙上寫個「春」字來揮動啊!(細 B 補充說:那個是東哥……)

事實上,我不喜歡春天。

正確點說,我不喜歡香港的春天。

我是典型的秋之子,喜愛乾爽,沐浴露洗頭水護膚品等等全線無一不屬清爽型,所以份外潮濕的天氣總是讓我感到納悶。衣服晾曬幾天好像也沒乾透,瀰漫著一股酸腐的臭味;又因家裡沒有添置抽濕機,結果每每在微涼的天氣下詭異地啟動原屬夏天的冷氣機睡覺。

而且春天裡細菌病毒也容易滋長,工作量也因而增加不少。

天氣似乎也影響了我的性情,所以我喜歡爽快清晰與一目了然,討厭拖泥帶水與曖昧不清。

似乎春季唯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繁花盛放,驅散了寒冬的孤寂。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南杏

小朋友

曾幾何時在接生部當上初級醫生三個月,順產或剖腹生產的血淋淋場面已是見怪不怪,倒是每每看到初臨人世的人兒總是愛不釋手。

「醫生,沒有新症為甚麼不去睡啊?」

凌晨三時多,當值的護士看到明明已疲憊不堪的我像遊魂般出現在產後病房,總是覺得很奇怪。

「哦沒甚麼。」視線不自覺飄向旁邊的嬰兒房間。「今天有『進帳』嗎?」

「呵呵!」護士們知道我意欲如何,不禁微笑。「有個三點九五公斤的肥仔,很可愛呢!」

於是我走進了難得寧謐的嬰兒部,看到那個號稱三點九五公斤的嬰兒還沒睡,卻又乖巧沒有哭泣。我小心翼翼的抱起了他,心裡卻在想著「這小子果然有些斤兩」……

他有著濃密的頭髮,眼睛大大的,還有初生嬰孩特有的奶羶味道,暖暖的一團,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醫生那麼喜歡小朋友……」探頭進來的護士不期然問道。「為甚麼自己不會生小孩呢?」

「哈哈,」我一邊逗著懷中的小人兒一邊回應。「這個年紀的小孩乖巧得讓人感動,可是養小孩子也不容易啊!而且天曉得幾年後會否成了折騰別人的小孩呢?還是偶爾回來這裡抱一下嬰孩好了。呵呵呵!」

p.s. 我表姊的初生兒子暱稱也是「小朋友」啊!

***

有關兩周一聚,請看 athrunz

旅遊

2006 Chatsworth House

二零零六年初夏,與好友康結伴往新加坡探訪於當地留學的綿後,我獨個兒乘坐往倫敦的客機,開展了兩星期的流浪旅程。

促使成行的,不外乎兩個重要因素:那年的我瘋狂迷戀 Pride and Prejudice --無論是 P&P 的原著、1995 BBC 版電視劇、2005 版電影還是 Bollywood 版的改編 “Bride and Prejudice”,從宿舍海報到手機壁紙到電腦桌面到 xanga 背景,全都以 P&P 為主題;以及畢業那年讀了幾本有關英格蘭皇室歷史的傳記,從 Anne Boleyn 到 Henry VIII 的六個妻子到 William III 和 Mary II 到 Richard III 到 The Princes in the Tower 無一不愛。

所以,選擇自個兒流浪,某程度上是不想這種自我陶醉的情懷被打擾。

我彷彿想起 Tower of London 的守衛在翻查我的背囊發現那部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時咧嘴而笑的樣子(他們心裡肯定在說:「又一個粉絲來了。」);走在「皇家墓地」Westminster Abbey 裡,與不少從書本裡看到的熟悉的名字擦身而過;在 Bath 的 Jane Austen Centre 我看到了不同年代的 P&P 劇集或電影版本;於 “P&P 2005 的 Pemberley” Chatsworth House 裡,我不期然幻想著電影裡如幻影般的情節;站在 Stanage Edge 的懸崖旁,我以為自己看到了夢裡的那個 Lizzie……

從南至北,讓我好好把幾年來生活裡積存已久、屬於舊日的包袱埋葬。我的人生,又多了一場精彩的體驗。

所以,這幾年來,每當我心裡有外遊的衝動,我總是首先想起英國。

那是我的人生轉捩點。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石先生

色彩

細想之下才發現,對於色彩,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愛惡。

小時候以為自己偏好藍色,可能是因為喜歡功課簿上的格子,或是羨慕中學生用藍色原子筆寫功課;看到母親的一襲套裝,借去學校演話劇扮老師,也曾一度以為自己最喜歡紫色;後來有一陣子愛上了綠色,以為自己為草地給我感覺暖和而著迷,連聽筒也是綠色的;到搬家時買傢俱都是以深啡為主的,曾錯認自己戀上啡色的事實;近來,發現蒼白的臉色因著粉紅點綴而不致病態,便又不由自主地購買了不少粉紅色的東西……

到頭來,原來我甚麼都不愛。

沒有喜惡,沒有愛恨。

對於色彩的選擇,我想,看起來只要不致兀突也就夠了。不是嗎?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 Mad dog

午夜前的十分鐘

寫下了最後一句,身心的疲憊讓人不想再跟這長篇大論的小說糾纏下去,要校對嘛……還是明天再算了。

已經忘了究竟有多少日子沒有離開書桌前這個座位,就像落地生根般,一坐下去便忘形的在鍵盤上不斷遊走。有時候連吃晚飯也忘了,在肚子咕嚕咕嚕的叫聲裡才倏地發現冰箱裡的存貨早已沽清。

要祭一下五臟廟嗎?抬頭看著牆上的掛鐘:原來已經十一時多了嗎?差一點就要聽見午夜的「叮噹叮噹」了。

有點後悔居於如此偏僻的角落--搬家時難免想找個空氣清新寧謐的居所,好讓思緒清晰一點工作也會流暢,作息不定時亦不致打擾鄰家休息;後來發現,離家最近的便利店在十多分鐘路程外才是最令人懊惱的事,距離與食物的爭持不下……還是先睡一下好了,橫豎自欺欺人地睡著了也不會覺餓。

心裡不免想著,如果有碗熱騰騰的即食麵那該有多好?

唉……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周游

禮物

「又買東西?」母親意料之中的質問。

「不是啊!」忙著找剩下未用的花紙的我說。「這是冬凝的生日禮物……」

母親一邊把我亂放的東西歸位,一邊埋怨說:

「你們總是說誰生日了要送禮物,到聖誕又要送禮物了,你送我袋子錢包我又給你買耳環項鍊,結果買了一堆東西在家……」

在母親的眼裡,甚麼禮物心意都是無謂東西,一切節儉至上。

我不禁嘀咕:「生日送禮物也不是太過份吧!難道兩手空空去參加人家的生日宴會嗎?」

「浪費啊!你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是個大花筒……」

「但我也問過冬凝她想要甚麼啊!送她想要的東西總比買一些她用不著的禮物還好。」

母親懶得理會我,自顧自摺疊衣服去了。

「總之就是浪費……」最後一句如是說。

***

有關兩周一聚,請參閱readand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