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 P&P

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看明珠台的情人節電影了,明明以前叫「情濃七日」的,現在卻是「愛的季節」 (英文好像是 “Season of Love”)。不過有趣的是,這年播映的七齣電影除了 “No Reservation” 外,我竟然全都看過。難道以前我真的不斷在看愛情片嗎?

這夜播映的是我已經看過不下幾十遍的 P&P 2005,雖然我喜歡的是 Colin Firth 的 Mr Darcy,可是我很喜歡把 Keira Knightley 和 Matthew Macfadyen 的版本當作吃飯的調劑品;而明明差不多已經懂得把台詞背誦下來,老友 M 更說有 DVD 為甚麼要忍受隔一陣子便要播廣告的版本,結果時間一到還是乖乖坐下來開電視。

這齣電影讓我想起許多往事:想起曾經把電影海報設定為電腦的 Wallpaper 和 Screensaver,又曾經不斷追尋電影的拍攝場地--Peak District 的美景依然讓我難忘,而我想我未必會像五年前那樣神勇自個兒跑上 Stanage Edge 了。(當然也給我一個教訓:行山時記得帶地圖和指南針!)

雖說 Lizzy 只會嫁給所愛的人,可是老實說 Mr Darcy 除了是兩情相悅的那一位外,他也是 “Own half of Derbyshire” 的那一位啊!不過我還是相信 Lizzy 不會在意這些吧!

還有,明明 Mr Darcy 要穿上整套禮服才好看啊!請不要給我看 Deep V(或 1995 版的濕身)了--雖然背後的日出很漂亮……

死穴

眾所周知,我的死穴是宮廷故事。

今天閱報,說 “The King’s Speech” 得到多倫多影展的青睞,看到「Colin Firth、英國、皇帝」這樣的配搭,很難不令我動心啊!雖然說的是近代的故事:有關英王 George VI 練習演說的故事。

不知道幾時上畫呢?

P.S. 重點是:Darcy 和 Elizabeth 這對在 BBC 版 P&P 出現過的「舊情人」在這電影重遇了!

後知後覺

之前 F 先生提及過有電視台會播映 “The Tudors”,老實說我沒放在心上。可是今天發現播放的竟然是國際台--免費電視店不是制肘很多的嗎?劇情應該會被刪不少吧!(實在太多裸露鏡頭了……)

不過沒打緊,我已經在看 Season 3 了,人家美國的 Season 4 更已經全部播映完畢了。

另一年詭異的事是,東哥那齣不太受歡迎的《桃花小妹》竟然會在七月於亞記上檔!事實上,我真的沒那個心情追看啊!(至於「終極」系列的三國,由於東哥佔戲不多,也不是太想看了。)

久違的電視精出城

無記播映《蒲松齡》,我和 F 先生卻想起十幾年前的《聊齋》。然後,開始爭論究竟《秋月還陽》裡跟羅嘉良做對手戲的是誰--我說是台灣女星俞小凡,F 先生卻說應該是後來嫁給李智康的那個息影女星(感謝無所不能的 google,終於知道原來他是說梁婉靜,如果他說《妙手》裡飾演吳啟華的前妻不就明白了嗎?)--當然是我說的沒錯。

說起俞小凡,我想起另外兩位當年(我認為)台劇裡最漂亮的女星,包括曾演《包青天》的邱于庭--就是在《鴛鴦蝴蝶夢》單元裡迷倒三大男角(包括飾演第一任丈夫的楊懷民、演書生的顧冠忠和演第二任丈夫的張復建)的沈柔/沈離垢;以及《倚天屠龍記》飾演紀曉芙/楊不悔的潘儀君。

俞小凡早已嫁為人妻--她的丈夫便是同演《聊齋》另一單元《流光情劫》/《古劍幽靈》的翁家明;邱于庭生了孩子又患過抑鬱後來又復出了;只有潘儀君好像斷斷續續還在演劇集……

這時候,我忽然開始想念華視版的《包青天》--現在還會重播嗎?

等到現在才看 “An Education” (2009)

很厲害的是,這片子其實我在大半年前已經說不容錯過了,最終竟然等到香港也落畫了奧斯卡過去了連三區 DVD 也出版了我才看。

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事實又不盡然,因為 Jenny 最後還是進大學去了),年輕聰敏但生活乏味的女學生 Jenny 在路上被「才多識廣」的中年男子 David 搭訕,見識了花花世界的璀璨,決心輟學結婚,後來才發現這男子早有妻室,而且她不是第一個被騙的小女孩。結果,她回到原本平淡的生活繼續升學。

Jenny 入世未深,被騙也不足為奇,可是連望女成龍的父母也讓 David 說服那就詭異極了(細 B 補充說:祈福黨也騙了不少中年婦女吧!),可能那個年代的人比較單純,加上這位騙子也是情場老手,結果整家人也被 David 耍得團團轉。老師(是 “Miss Austen Regrets” 的 Olivia Williams!)校長(Emma Thompson!)雖然古肅,可是卻盡顯其慧黠的一面,不過嘛,她們可能在學校遇過不少被騙的純真女生了!

Dominic Cooper 飾演的 Danny 和 Rosamund Pike 的 Helen,老實說我無法接受他們在電影裡是一對的啊--明明 Cooper 是「童顏」代表(BTW,Carey Mulligan 也是我心目中的另一「童顏」代表,不過她只有廿五歲而已)但 Pike 卻顯得比她的年紀成熟……Jenny 怪責他們沒有警誡她,但可以理解的是,這兩位經常「充大頭」兼與 David 合作偷竊的朋友怎會有這樣正義的舉動呢?很可能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也許甚至每次也跟受害少女說「我為了這事已經拒絕跟他連絡了」實際上卻是 David 的共犯耶!

唯一不明所以的是,David 明明是有妻有兒的,如果他真的是片末妻子口中那個「已經不止一次出軌甚至弄大少女肚子的男人」,為甚麼竟然走去認真地「求婚」,在「求婚」後竟然又真的走去見家長云云,他其實打算如何了結這事呢?(如果是一個老手的話,理應在得米後繼續維持情人關係/立刻逃之夭夭啊!)抑或是他真的認為 Jenny 是他想找的「那一位」所以決定狠心拋妻棄子?我沒有看過原著,不過若然這齣電影是根據自傳改編的,那麼 David 的表現可能只是經過作者修飾而成。

特別是這一段 David 和 Danny 的爭拗:

Danny: You do know what you’re doing, old chap, with Jenny?
David: This is the one, Danny.
Danny: You see she is different. I just don’t want to see her hurt.

如果 Jenny 真的是 David 的「那一位」,那麼最後他應該會不惜一切代價(包括離開他的妻子)尋求她的原諒,但很明顯他不是這樣想。(而且當時 Jenny 應該不會知道 Danny 和 David 曾經討論這個問題啊!)

BTW,我想看過這齣電影我又會開始問 F 先生「你其實是否收藏了一個妻子?」了。(因為他從前經常說他的同學好友們早已全都結婚生子了只有他依然是孤家寡人……)

P.S. 重看 Sherry 在去年十月寫的影評,很同意她對「有一個像 Jenny 的女兒」的看法,在此轉載一段(原文在此):

……如果我有一個像Jenny一樣的女兒,我會如何教導她?如何開她眼界好讓她不會被花花世界騙倒?我想了很久也得不出答案,結論是有些事情是要讓她自己經歷才行,教也教不到。我唯一能教她的,是讓她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是有責任感承擔所有決定帶來的後果……

“The Young Victoria” (2009)

The Young Victoria上篇才剛談及 William IV,前天便心血來潮看了 “The Young Victoria”。(本來說好了要買 Region 2 DVD 的--因為封面較漂亮,不過還是放棄了。)

劇情有點零碎,場景轉換顯得略快,如果不是對那段歷史有點認識,恐怕會像 F 先生般在初期看得一頭霧水吧!(要知道分辨誰是誰也要時間啊!)電影伊始是年屆七十的 William IV 在位之時,他是 Victoria 的三伯父,而 Victoria 是第一皇位繼承人,可是她還有個名叫 George 的「堂兄」(中文字幕是這樣寫的沒錯)。這位 George 其實應該是比 Victoria 年輕三天的堂弟,是 Victoria 五叔 Ernest Augustus Duke of Cumberland 的長子。由於 House of Hanover 的皇帝身兼 Hanover 皇帝之名,可是根據 Salic Law 的規定,Hanover 的皇位必須由男性繼承,所以當 William IV 病故後,英國會留給 Victoria 但 Hanover 則為 Ernest Augustus 所有。(這位 George 亦即後來的 George V of Hanover,他是最後一任 Hanover 國君,因為 Hanover 後來會歸入 Prussia,合併成了後來的德國)

說回電影,雖然副題是「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不過寫 Prince Albert 其實沒想像中的多,皆因都被 Lord Melbourne 「佔盡風頭」了(應該說這副題似乎無關痛癢了),反而英文名稱 “The Young Victoria” 很對題:明明就是說 Victoria 繼位初年的煩惱啊!Victoria 是家中被受保護(另一方面可以說是拑制)的小花,父親早逝,寡母 Duchess of Kent 卻信任 Sir John Conroy(有傳說指這二人其實暗通款曲),而 Lord Conroy 甚至會脅迫 Victoria 同意讓他成為其私人書記,若 Victoria 提早繼位他便會名正言順隨 Duchess of Kent 成為攝政的權力核心(攝政的是 Duchess of Kent 但她是對 Conroy 言聽計從的啊!)。戲裡有一段寫 Victoria 罵其母曰 “If you think that I will ever forget that you stood by silent and watched him treat me thus, you are dreaming!” ,實在看得令人心傷。(後來也促使 Victoria 繼位後與其母不相往來)

Victoria 有她的愛好,喜歡 Whig Party 依賴首相 Lord Melbourne,可是作為當政者她不能有這樣的偏好,但她從前在母親及 Conroy 的支配下根本無法學懂政治的藝術,結果釀成人民的不信任,甚至戲稱其為 Mrs Melbourne。相比之下 Prince Albert 其實是更懂得這些謀略的,所以他雖然是叔父 King Leopold of Belgium(亦即 George IV 獨生女 Charlotte 的丈夫,也是 Victoria 的舅父)安插在 Victoria 身邊的棋子,後來卻能獨當一面,反抗叔父的監視,也成就了 Victoria 後來能如 Albert 所言, “Master the rules of the game until you play it better than they can”。

而 Prince Albert 雖然是外國人,結婚初期亦因 Lord Melbourne 的打壓而顯得地位低落,可是他在婚後卻致力為英國福祉所努力,所以他的待遇與 Mary I 的丈夫 Philip of Spain 不同--Philip 只以英格蘭當其國家之大後防,為了擴展西班牙的勢力而把英格蘭拉進歐洲大陸的戰場,間接使英格蘭失去在歐洲本土最後的根據地 Calais;但 Albert 不曾為了自己的原生國家而犧牲英國利益,特別在他在 Victoria 遇襲時挺身保護,贏得了國民的尊重,使他終於成為了 Prince Consort。(但與 Mary Queen of Scots 的丈夫 Lord Darnley 的銜頭 King Consort 還有一點分別)

Emily Blunt 和 Rupert Friend(BTW,最近重看 “The Last Legion” 終於認得他!)演繹這對皇室夫婦是頗自然稱職的(特別是 Rupert Friend 的髮型很神似)。還有 BJ 爸爸演 William IV 罵人罵得兇很有趣。

還是有些地方覺得兀突:

  1. 為甚麼最初要先放一個鏡頭說 Victoria 繼位再回溯一年前呢?這段可有可無吧!
  2. Prince Albert 死後(片末有一個場景)Victoria 還是那個年輕的樣子啊!

最後想說的是:我最喜歡上圖這個版本的 Poster。(英國版的紫色也不錯啊!)

“An Education”

前幾天 F 先生問我要不要去看電影(天知道我們自認識以來從沒結伴進電影院啊!),他說在報紙看到有一齣《少女失樂園》,聽說是《傲慢與偏見》某主角領銜主演的(F 先生知道我是 P&P 超級粉絲,說這句讓我注意也不足為奇……)

哦,是嗎……我有點漫不經心的回應。

想想有點不對勁,我不期然想起飾演 Bennet 家四妹的 Carey Mulligan 的新作,忍不住囑咐 F 先生再看電影的英文譯名,他說看過但忘記了,結果我單刀直入問:「是否叫 “An Education”?」

果然如是。

拜託!看見「失樂園」改了這樣的譯名,誰會知道這是說 “An Education” 啊!立刻想起 “The Duchess” 的「悲劇」……

當然,重點是,我要去買票啊!(除了 Carey Mulligan 外,還有 Rosamund Pike, Dominic Cooper 和 Emma Thompson 啊!)

(BTW,前陣子以為 “An Education” 不會在香港上畫,已經打算去亞馬遜得金入貨了,幸好原來 Region 2 的 DVD 未上架)

《宮心計》的宮廷歷史

老友 W 近來追看無記的《宮心計》,我不禁說其實已對這種宮廷鬥爭的劇集感到煩悶,尤其是我會忍不住批評說這與史料相去甚遠,不如不看罷了。

不過倒是有些歷史小故事值得一說的。

先說謝雪心飾演的太皇太后郭氏,她是著名的「五朝太后」,是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也就是《醉打金枝》裡關詠荷和歐陽震華的角色)的女兒。雖然被立為太子妃,可是其丈夫唐憲宗即位時因不想立后後會失去一親後宮佳麗芳澤的機會,所以只將她立為貴妃--即使她已為憲宗誕育皇子。後來其兒子繼位為穆宗,兒子死後三個孫兒敬宗、文宗和武宗(也就是劇中的蕭正楠)相繼即位,因無嗣而立皇叔為宣宗(即陳豪飾演的李怡)。這時太皇太后徒有虛名,實際上已因宣宗重視生母鄭氏(為劇中韓瑪利的角色)而失勢,後來更鬱鬱而終。郭氏一生歷經七朝,其中五朝尊為太后/太皇太后,可謂宮廷史上之傳奇人物。

而鄭氏的經歷便更傳奇了。她原是叛將李錡之妾--而李錡之所以會納鄭氏,是因為有相士曾言鄭氏相貴,當生天子。後來李錡伏誅,鄭氏隨其他眷屬籍沒內廷,後來被憲宗寵幸,誕下皇子,雖然只是庶出,但最終卻應驗了相士所言成了皇帝。

(題外話,以前已在另一個網站《庭院深深》裡談及郭、鄭二人的故事,可參考《命運逆轉的郭、鄭二妃》一文)

至於葉翠翠飾演的王貴妃,原型應該是唐武宗的王才人。據說王才人為唐武宗寵妃,身型與皇帝相似,又愛以男裝打扮與皇帝狩獵,每每被誤認為皇帝。武宗雖欲冊王才人為后,但被時為宰相的李德裕阻止,認為王才人既無子出身亦非貴族,立為皇后恐怕會不得民心,於是此事後來不了了之。當武宗病危時,王才人為報答武宗多年恩情,遣散了身邊宮女侍從,於皇帝駕崩後自縊殉葬。宣宗即位後,念及王才人以身殉主,追冊其為賢妃。(唐朝曾有四妃的封號排列為貴、淑、德、賢,賢妃實為四妃之末,況且王氏雖受寵,一生只止於才人位號,沒有當貴妃的氣焰吧!)

話說回來,貴、淑、德、賢只是唐初四妃的稱號,有說《舊唐書》指開元年間玄宗已把正一品的妃號更改為惠、麗、華三妃,後來因楊玉環得寵才復立貴妃封號,為甚麼王才人會追冊為賢妃也不得而知(也有說指唐玄宗只是額外增加惠、麗、華三妃的封號,並沒把原有四妃刪掉)。至於楊怡所飾演的姚金鈴,後來便是被冊封為麗妃,不過以其出身為劉家婢女來說,能當上麗妃也算是莫大恩寵了。

此王非彼王

新聞說 Laughing 哥與「o靚模」傳緋聞,一看之下不得了:王璐瑤竟然算是「o靚模」?!

後來再看內文,才知道這位同名同姓的王小姐的而且確是新晉「o靚模」,而非我心目中那位在《大唐歌飛》裡為了演楊貴妃不惜增肥的內地演員啊!

附圖:下面中間那位正是飾演楊貴妃的王璐瑤;至於主角唐明皇嘛,就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孔明、近期在《建國大業》裡演毛主席的唐國強……

有關內地演員王璐瑤,可參閱百度百科(內容為簡體字)。

安妮不是公主

說的是 Lady Anne,也就是 Richard III 的王后 Anne Neville。

Anne Neville 曾經是侯爵的女兒(父親是 Richard Neville,也就是 Warwick the Kingmaker),然後是王太子妃(Henry VI 的獨生子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再成為公爵的妻子(第二任丈夫是 Richard Duke of Gloucester),臨終卻是王后身份。可是她從來都不是公主啊!(但她是 Princess of Wales,因為她是 Prince of Wales Edward of Westminster 的妻子)

話說,期待已久去看香港話劇團的《李察三世》(要知道我是皇上的超級粉絲!),倒是意外地有那麼多入場觀眾--當然是因為 HKREP 本身或 King Sir 甚或是林保怡的緣故,結果,讓我側耳聽到附近觀眾的對話:

  1. 「都不曉得他們說甚麼。」
    我承認莎翁的劇作有點難明,但《李察三世》整個故事背景更難明。要看一齣話劇便能明白歷史背景的確難如登天。
  2. 「安妮只出場一會就算了,沒了下文嗎?老爺又死了老公又死了,究竟誰是誰啊……」
    安妮的出場只用作側寫李察三世的冷酷無情,為了權位引安妮上釣,後來在得到王位後又殺了她(事實是,Anne Neville 是在獨生子死後才病死的)。又,她的第一任丈夫是 Lancaster 家族的王太子 Edward of Westminster,丈人是 Henry VI,Edward 是在 1471 年的 Battle of Tewkesbury 中被殺,而 Henry VI 則死於倫敦塔。
  3. 「王后不是那個伊莉莎白嗎?那瑪嘉烈又是誰啊?」
    Elizabeth Wydeville 是 York 家族的 Edward IV 的妻子,而「瘋子」Margaret of Anjou 卻是 Henry VI 的王后。Margaret of Anjou 在 Henry VI 死後被囚,直至 1475 年回到法國為止。
  4. 「要 King Sir 上上落落讓人攙扶,實在不行。」
    King Sir 一拐一拐是劇情需要,因為莎翁心目中的 Richard III 是個有著 “withered arm, limp and crooked back of legend” 的醜陋瘋子。

說起來其實有點複雜,難怪觀眾會一頭霧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