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留子殺母的北魏皇室

差不多整年沒寫,本來之前寫了半篇 BJ3 觀後感,不過後來要寫下去的時候發現已經把內容忘得七七八八,還是待重看時才寫吧!

近來追看的是大陸劇集《錦繡未央》,老實說,原本就不曾期望這齣劇集有多吸引,可是嘛,一向有「王子症候群」的我很難把這個深情專一為女主角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皇孫視而不見吧!這個俊朗帥氣文武雙全而深得皇上歡心的嫡長孫,面對三千佳麗(所謂大魏第一美人更是對他死心塌地)卻只取一瓢飲,只愛那個地位低微的尚書庶女,明知她有另一更令人擔憂的身份(也就是背負叛國罪名的北涼公主)亦從不變心。所以就如老友康所言「聖人多數享年不永」,皇孫繼位與女主角成婚只有短短幾年,便因早年未解之毒復發而仙逝。

話說回來,我已經多次提醒自己,乖乖地只看劇情不追尋歷史(尤其是本劇原著原是架空題材,而且改編得面目全非——男主角由尚書養子變成原著中本來刻薄寡恩的皇孫),感覺應該會輕鬆一點。可惜,作為宮廷史魂的人很難輕易地視而不見吧!

電視劇的改編以北魏為背景,而北魏最著名的政策,除了孝文帝力推漢化外,便是將漢武帝「留子殺母」的苛政發揮得淋漓盡致。漢武帝年邁,所寵愛的鈎弋夫人趙婕妤卻年方二八。漢武帝想立趙氏之子劉弗陵為太子,卻怕到時候年輕的趙氏會把持朝政,於是借故殺掉趙氏,再行冊立太子大典。後來北魏道武帝怕後宮干政,於是實踐留子殺母之政策,一立太子便處死其生母。此劇中的皇孫,即後來的北魏文成帝;至於其子拓跋弘的生母——即貴人李氏——在立太子的一刻已被處死,才不是如劇中所言太子為正宮皇后所出。

北魏皇室一直以此為祖訓,太子生母無一倖免於難,直至宣武帝充華胡氏誕育皇子後才廢除。諷刺的是,胡氏於太子繼位為孝明帝後淫亂後宮,蓄養情夫,又把持朝政,後來更參與毒殺孝明帝,不禁慨嘆天意弄人。

《末代御醫》的宮廷——後宮從來不是這樣的

實在覺得近期的電視劇真的不吸引,所以即使從前是電視精如我現在也只是非常有空才會看。今天剛好看到《末代御醫》的大結局,忍不住歎氣——確實不應該對這種古裝劇有任何期望,說光緒帝是自殺而亡已經夠嚇人了,皇帝還要口口聲聲喚皇后作「隆裕」!莫非這是穿越劇乎?皇帝竟然知道皇后變成太后時的封號剛巧是隆裕嗎?如果喚皇后為「靜芬」還好,至少德齡的《瀛台泣血記》是這樣寫的,但皇后稱為「隆裕」那為何珍妃又不是「恪順皇貴妃」呢?(好的,我當然知道珍妃這名字比恪順皇貴妃這封號更有名吧!)

還有更讓人訝然的是,醇親王載灃竟與同治帝遺孀瑜貴妃赫舍里氏有一腿。雖說同治與醇王是堂兄弟,可是醇王生於光緒九年 (1883年),而赫舍里氏則生於咸豐六年 (1856年) ,足足相差二十七年,如果真的有私情,應該比明憲宗與萬貴妃這一對更驚天地泣鬼神吧!

而且這個後宮似乎太少人了點,明明遜清有四太妃,除了後來成了端康皇貴妃的瑾妃他他拉氏和前述的瑜貴妃赫舍里氏(後來的封號是敬懿皇貴妃)外,還有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即同治帝的珣妃,同時是同治皇后的姑姐)及榮惠皇貴妃西林覺羅氏(即同治帝的瑨嬪),難道電視台湊不夠人手,硬是砍掉兩位太妃?!

說到底還是不要再對電視劇期望甚殷了。

小公主的命名

前兩年 Prince George 出生時曾經寫過一篇《小王子的命名》,意外說中了小王子果然以最正常不過的選擇命名。這次小公主的誕生,手癢癢又來分析一下可能命中的名字吧!

公主的母親劍橋公爵夫人名喚 Catherine,而 Catherine 本身也是不少皇后的名字,可是近年嫡系的公主卻少用此名字(應該追溯到 House of Stuart 的 James II 和第二任妻子的女兒 Katherine Laura)。所以除非公爵夫人堅持,否則機會率不大。

無論是威廉王子的母親所用的 Diana 還是公爵夫人的母親的名字 Carole,皆非傳統皇室所喜的命名,應該沒甚麼機會吧!(但威廉王子既然那麼想念其母,Diana 可能會成為 Middle Name 吧!)

近年常用的公主名字包括 Anne(Elizabeth II 的女兒), Elizabeth(英女皇,George VI 的長女)Margaret(George VI 的幼女), Victoria(George V 的女兒,雖然其他人多數喚她為 Mary)以及早兩代的 Louise, Maud(此二名是 Edward VII 的女兒), Alice, Helena, Beatrice(Victoria 的女兒)等等,非嫡系的還有安德魯王子的幼女 Eugenie。不曉得為甚麼 Alice(應該是因為那是 Prince Philip 的母親的名字吧!) 和 Charlotte(有人說因為 Charles 的女版名字是 Charlotte,但以 Charlotte 為主名的甚至已經追溯至 House of Hanover 的 George IV 的女兒了) 會是現時的大熱門,如果讓我猜測,我會比較喜歡 Elizabeth 和 Victoria。

King Richard III Reinterment Week

我想,這個星期對 Ricardians 來說是一段很特別的時光。

各地的紀念活動接踵而至,實在是百年難得一遇,連公車難達的各路紀念場館(包括最後戰場)也有接駁車妥善安排,這段時間不藉詞參一腳實在對不起自己。

可惜嘛,復活節前的這段日子向來是同事們爭相競逐的假期,爭取不到是意料中事。更無奈的是骨折還沒痊癒吧!只能躲在家中看新聞。

不過話說起來,由發現他的那一天開始,原來不知不覺已有三年光景。

市面上有關他的傳記忽然增多--不好意思說句,我的個人收藏實在太多不能不知--就算之前舊版的也會迅速改版,不禁細想,若不是因為有這考古發現,有關他的事情未必如此大肆鋪張吧!

事已至此,唯有努力存錢,待合適時機再去 Leicester 憑弔皇上吧!

BTW,要讓我家 F 先生心甘情願陪伴我去英國,總是需要一些特別的理由,如果能順道去看一場利物浦對李斯特城的球賽你說有多好;可是對碰戲碼早於一月上演完畢,況且勢孤力弱的李城亦恐怕難逃降班厄運了。

《衛子夫》的兩代皇太后

因患困在家中,可以做的事情並不多。

追看電視劇是其中一項。

同事 J 知道我喜歡宮廷史,建議我之後可以一看現在台的《衛子夫》,天知道我一向對大部份歷史劇興致缺缺(不想一邊看一邊罵耶),不過上網一看選角(林公子和周小姐一向不是我的重點),最期待的竟然是皇太后。俞小凡耶!她竟然已經老得可以當林公子和周小姐的母后啊!明明之前我還在重看《聊齋》,《秋月還陽》和《狐仙報恩》皆和羅嘉良作配啊!

漢景帝皇后王娡,以前是我頗喜歡的人物,因為她的進宮歷程實在夠傳奇。她明明已嫁作人婦誕下女兒,卻因母親採信相士之言,把她送進宮中,卻又給漢景帝看上了,誕下平陽公主等三姊妹和兒子劉徹。本來皇后無子,栗姬之子劉榮居長,皇帝之位怎麼也不會落入劉徹手上。豈料一向深謀遠慮的皇帝親姊館陶長公主劉嫖(在《衛子夫》裡演這個角色的竟然是柳影虹!有許多年沒看到她的劇集了好不好?)意圖把自己的女兒陳氏嫁予劉榮不成,結果轉而打劉徹的主意,造就了金屋藏嬌的佳話。亦因館陶長公主的幫助,王氏成了皇后,劉徹也被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了。

王氏的妹妹後來也成了漢景帝的妃嬪,而當年王氏在前夫家誕下的女兒金俗,也在漢武帝即位後迎回宮中,封為修成君。

此劇還有陳莎莉再演竇太皇太后--十年前在黃曉明主演的《大漢天子》她已經演過這個角色了。竇太后本身尊崇黃老之術,本來沒問題,但時移世易,到武帝一朝,年輕的皇帝覺得道家學說已不合時宜,意欲獨尊儒術,反而顯得太后此舉似逆天而行了。

R.I.P. Mr M Bennett

讀新一期 The Ricardian Bullitin,談到 Richard III Museum 的創辦人 Mike Bennett 因癌症病逝,終年五十五歲。

幾年前曾經參觀這座位於城牆上小小的博物館,空間不多,資料卻很豐富。而且它正正座落於 Monk Bar--它的頂層也剛好是 Richard III 在位時下令修建的。當年幸好在 Merchants’ Adventure Hall 看到它的宣傳單張,寧願走回頭路也要前往,要不然離開 York 時才發現錯過了這個地方才算是遺憾吧!

在 Mrs Bennett 為她先生撰寫的訃聞裡,提及他曾演一齣獨腳戲,名為 An Audience with Richard III,我想,應該是當年在館裡聽過的那一齣吧!

Richard III Museum 在 Bennett 先生臨終前數月已轉讓予 Jorvik Group,如今已易名 Richard III Experience,但 Bennett 先生對 Museum 的貢獻卻是無法取代的。

(老實說,如果有機會,我想等待皇上重葬後再去一次 York 以及遊覽 Leicester--King Richard III Visitor Centre 快要開幕了!)

太子站

話說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究竟太子站的 “Prince Edward” 是哪一位 Edward 王子呢?今天終於手癢癢翻查了答案。

太子站的「太子」,源自所在的太子道 (Prince Edward Road)。太子道的原名是愛德華王子道,後來改為英皇子道,但又因怕和港島的英皇道混淆,再改為太子道。而太子道的命名嘛,是為紀念一九二二年英國王儲愛德華王子訪港。

早說嘛,原來是後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嘛!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太子道

晉武帝和他的皇后

F 先生昨晚看九零年代的《三國演義》電視劇,我說那個披頭散髮的是統一三國的晉武帝司馬炎(但他堅持說不是司馬懿嗎?滴汗中~),老實說,他只是生逢其時,能力嘛,跟其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和父親司馬昭真的差一大截。

不過,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羊車。

話說,本身晉武帝後宮已經充斥著美女,滅吳後又把孫皓的美人籍沒內廷,後宮女子達萬人之數。皇帝看到眾多美人該如何選擇呢?於是他想到一個很獨特的方法--駕著羊車在後宮行走,那隻羊若停在某妃嬪居所門前,晉武帝便在那兒就寢。有宮人想到以竹葉掛門前,以鹽汁灑地引來羊隻,初期雖則見效,但後來人人爭相仿傚,也就令羊隻無所適從了。

晉武帝有兩任皇后,皆出自弘農華陰楊氏。元配楊艷有寵但天性妒嫉,武帝初年廣選良家女子以充後宮,楊皇后因懼失寵,於是見其中端莊美麗者而不選。當時有一位絕色美女卞氏,晉武帝很想留下她,但楊皇后奏請曰:「籓(指卞氏之父卞籓)三世后族,其女不可枉以卑位。」晉武帝最後放棄了。

但楊皇后只活了三十七載,她臨終前,見胡貴嬪得寵,怕自己死後胡氏會取而代之,於是哀求武帝娶其叔楊駿之女楊芷為繼后。武帝見楊后臨終涕語,只好應允。

但這位繼后雖亦得武帝寵愛,卻不得善終。話說武帝已立痴呆的二子司馬衷為太子(為楊艷所生,嫡長子當時已病亡),太子妃賈氏卻專橫善妒,武帝早已想將這太子妃廢掉,但楊芷卻力勸武帝,指賈氏外戚有功,不能以賈妃妒嫉而忘了賈氏功績,同時又訓斥賈妃要她注意言行。賈氏不知皇后楊芷曾助她一把,致懷恨在心。武帝死後,太子即位為惠帝,賈氏成為皇后,便誣陷楊駿謀反,將已為太后的楊芷廢為庶人,幽禁於內廷,最後楊芷絕食而亡,那年才三十四歲。

有關那個他的碎碎念

這個世界有強烈信念的人原來多的是。

剛剛在看 “Richard III: The King in the Car Park & the Unseen Story” DVD,說 Philippa Langley 在 Leicester 的一個停車場(Church of Grey Friars 的遺址),感覺到停車位那個 R 字以下那應該是 Richard III 的葬身地,深信發掘理應在那裡開始,結果嘛,就在那個地方找到了他的遺骸。

而且她與其他 Richardian 也深信都鐸時期所說的「Richard III 是一個 “stunted and distorted, with one shoulder higher than the other” 的人」只是一種有目的之宣傳,所以當她發現出土的遺骸真的脊柱側彎引起的高低膊和較常人短的手臂時,她顯露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 Richard III 有脊柱側彎又如何?(細 B 曰:那時又沒有手術可做~)作為一個脊柱側彎的病人(看他那種彎度想是不可能用配戴矯形腰架來改善的了),可能甚至有較差的肺功能,但他依然是一個能夠策馬奔馳的中世紀軍事將領啊!怎麼也不像是個病人吧!

遺憾的是,到如今仍沒能確定他要重新葬在何處。

“The White Princess”

終於讀完 “The White Princess”。

要用這個「終於」,原因是我一直以為自己能夠一氣呵成用最短時間讀完這本書,事實卻不然。它讓我每當開始拿起 Kindle 閱讀時便會感到沉重。

我以為 “The Kingmaker’s Daughter” 會令我難過,畢竟 Anne Neville 最後因喪子鬱鬱而終;但明明歷史上的 Elizabeth of York 子女成群,死亡原因更是當時算起來痛苦最少的產褥熱,怎麼竟然會看得沉重?(當然這書在一四九九年便戛然而止了,但 Elizabeth of York 死於一五零三年)

後來才發現,這跟整本小說的灰色主調有關。

一開始是情人於戰場上陣亡,被迫嫁給戰爭的勝利者(那段情節甚至可以說是強暴),丈夫討厭她的出身但又羨慕她的親和力,丈母娘又是個權力大過天的女人,失勢的母親對她諸多隱瞞,後來連無辜的堂弟也救不了,甚至因為最初下咒要讓殺害弟弟的人失去兒孫而擔驚受怕(因為丈夫一心打算殺害那個可能是她弟弟的篡位者)……說到這裡,怎麼好像已不像傳記裡的那個 Elizabeth of York?

明明她是那個可敬可親的皇后啊!明明這兩夫妻相敬如賓,後來還因她的猝逝讓他鬱鬱寡歡啊!

怎麼如今看起來糟透了?(上班時我應該會在病歷裡寫著 Marital discord+++ 吧!)

我想,我還是不太適合讀歷史小說吧!(甚至歷史背景的電視片集也不行,我實在無法接受 “The White Queen” 影集裡 Anne Neville 被解讀為咄咄逼人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