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太后臨朝──隆裕皇后

清德宗的人生可算坎坷,雖然身為醇親王長子,後又進宮繼穆宗為帝,可是自四歲起便要離開父母,在嚴厲專橫的慈禧太后的管教下長大,親政後又因與慈禧政見不合而遭軟禁直至離世,就連清帝理應擁有的擇妻的權利亦被剝奪了。

故事先從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說起。當時德宗已十七歲,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便依據慣例準備為德宗辦大婚,以便歸政,於是詔告天下,打算從八旗秀女中擇優秀者選為后妃。經過長達一年的無數次複選,最後入圍的共有五名秀女──包括都統桂祥之女,亦即慈禧太后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由於德宗為醇親王與慈禧太后親妹的兒子,葉赫那拉氏應是德宗的親表姊﹞、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以及禮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他他拉氏姊妹。

當時慈禧居中,身旁坐著德宗,面前放著的則是一柄鑲玉如意,以及兩對繡花荷包。慈禧太后臉上沒甚麼表情,只吩咐德宗從五位秀女中選出一后二嬪,選中后位者須給予鑲玉如意,荷包則分贈予兩名入選為嬪的秀女。

德宗最初推辭不肯親自選后,想請慈禧太后作出,可是慈禧太后卻堅持由德宗親選。結果當德宗準備把玉如意賜予美貌的德馨小女兒時,慈禧太后卻心急了,她不願意同治年間的選后故事再度重演,於是喝住了皇帝。

德宗到此刻終於明白,所謂親選皇后,其實也只不過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賞賜如意而已,於是他不情願的把如意遞給排在首位的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怕德馨姊妹若被選中,皇后只能落得被冷待的下場,因而把荷包匆匆贈給他他拉氏姊妹。至此后妃名位已定,葉赫那拉氏為正宮皇后,長敘的兩個女兒則分別封為瑾嬪和珍嬪,並在光緒十五年正月完婚。

德宗一開始便不喜歡皇后,除了大婚那段時間,他絕少到訪皇后寢宮。皇后雖然有慈禧太后當靠山,可是自進宮當天便遭皇帝冷淡對待,但同時進宮,性情開朗而不拘小節的珍嬪他他拉氏卻為德宗所寵。皇后不能向皇帝抱怨,只能把一股怒氣發洩在與親姊同時晉封為妃的他他拉氏身上。

她常把詛咒珍妃一類言語掛在嘴邊,甚至不時向慈禧太后告狀。慈禧太后眼見侄女被冷落,便藉故責罵珍妃為皇后出氣。有一次慈禧太后以珍妃身穿華麗的珍珠旗袍而罰以杖責,甚至為私賣官缺一事把瑾、珍二妃貶為貴人。不過一年後兩人又恢復原來位號。

後來德宗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協助下推行維新運動,由於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一眾京官產生利益衝突,結果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軟禁德宗,並把一直支持維新的珍妃打入冷宮,實施不到四個月的新政因政變而被完全廢除。

德宗被囚禁於瀛台後,慈禧太后勒令所有后妃不能隨便面見皇帝,只准許皇后葉赫那拉氏在特定的日子看望。每當皇后向德宗請安後,兩人相對無語,不一會皇后便離開了,關係一直沒有好轉。後來八國聯軍進侵,兩宮西逃,在平亂回鑾後皇帝仍被囚禁。皇后的無言探望持續七年,直至德宗駕崩。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零八年﹞,被囚禁已九年的德宗與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后先後去世,慈禧臨終前下詔以皇后葉赫那拉氏為隆裕皇太后,又以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嗣皇帝,並授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隆裕本是個平庸的人,只因有慈禧太后的庇蔭才得以為皇后,可是如今成了皇太后,遇上重大議決須得到其批准,自是意氣風發,雖然監國攝政王處處掣肘,使她不能像慈禧太后般垂簾聽政,但她的影響力實在不少。她所寵信的大內總管小德張,是繼安得海、李蓮英後新崛起的權監。為了貪圖興建新建築的銀子,他慫恿隆裕在宮中重建數座佛殿和興建水晶宮,毫無主見的隆裕對這些要求一一答應,連監國攝政王亦因懦弱怕事而無話可說。

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孫中山等人於武昌起義成功,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隆裕面對這樣的困局束手無策,不得已只能任用先前被革職的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首先迫隆裕令監國攝政王就藩,後更賄賂奕劻、那桐等大臣及寵監小德張等人,迫使隆裕接受清帝遜位條件。

隆裕在威迫利誘之下,只好宣佈皇帝退位,頒布共和,清朝至此滅亡。退位後,小皇帝與以隆裕為首的眾妃嬪仍能居於紫禁城。由於新成立的中華民國答應每年付予清室四百萬作為優待條件,加上不少宦官把宮中歷年所藏的珍寶變賣,宮中仍能保留清室禮節,可謂窮奢極侈。

可是自清帝退位後,隆裕鬱鬱寡歡,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終於在一九一三年,隆裕皇太后病逝,享年四十六歲,結束了她孤獨無依的一生。